血吸虫病诊断

(一)诊断方法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感染者的感染度大大降低,粪检查到虫卵的难度逐渐增大,因而需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研究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1.病原学诊断从粪便内检查血吸虫虫卵和毛蚴以及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称病原学检查,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有改良加藤法、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塑料杯顶管孵化法等。2.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包括检测患者血清中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常采用的诊断方法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二)诊断标准根据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血吸虫病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1.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1.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1.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1.2临床表现1.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1.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1.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人侏儒表现。1.3实验室检测1.3.1下列试验至少一种反应阳性: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③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④环卵沉淀试验;⑤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1.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1.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1.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2.诊断标准2.1急性血吸虫病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1和1.2.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1.3.1或1.3.4。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1.3.2。2.2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2和1.3.1。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2和1.3.2或1.3.3。2.3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3和1.3.1(既往确诊血吸虫病者可血清学诊断阴性)。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3和1.3.2或1.3.3。(三)鉴别诊断急性血吸虫病与疟疾、伤寒、副伤寒、肝脓肿、败血症、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慢性血吸虫病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时相似;晚期血吸虫病与慢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疟疾、结核性肠系膜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症状有时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1.急性血吸虫病与相关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重型的急性血吸虫病可出现较重的中毒症状,如弛张型或持续高热,显著衰弱,胃纳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伴有神情淡漠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类似伤寒;急性血吸虫病的高热,大汗后热退及脾脏轻度肿大等酷似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季节、感染方式及临床表现等,与钩端螺旋体病有很多相似之处。2.慢性血吸虫病与相关疾病鉴别诊断慢性血吸虫病和慢性结肠炎患者均以间歇腹泻为主要症状;慢性迁延型细菌性痢疾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肠结核临床表现为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一般为隐痛或胀痛。3.晚期血吸虫病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常见到的是混合性肝硬化,即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这种病人临床表现与肝炎后肝硬化相似,又有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明显的特点,肝功能损害较重,预后也较单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为差。诊断混合性肝硬化的要点:有现症血吸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史或血吸虫病治疗史,又有肝硬化的症状体征,血清乙型或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或肝活体组织检出HBcAg。

转自江苏省血防所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hl/882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