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晚上约三五好友一起出去撸串和扒小龙虾了。要说这小龙虾这些年成了中国人夜间美食的“明星”,无论南北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味菜,不知俘获了多少人的胃。
都说人红还是非多呢,龙虾要是火了,那谣言更是拦不住。在小龙虾火了后,关于它的各种黑历史那是刷爆朋友圈啊!
前不久一篇题为《小龙虾出事了!看看就知道了!》的推送传播甚广。
看到这个吓得我瑟瑟发抖
推送中的视频显示,苏州姑娘小夏咳血、发烧,被医生诊断为肺吸虫病,而原因可能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小龙虾。视频中实验人员将一只小龙虾放入超声波清洗机,数分钟后在清水中发现长约1公分左右的肺吸虫,通过显微镜镜头,还能看到很多极为活跃的寄生虫附着在龙虾体内,这可把不少爱吃小龙虾的人吓了一跳。截止目前,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万。
原推送截图
问题来了,这则视频是真的吗?这个夏天还能愉快地吃小龙虾吗?
求证发现,该推送其实是一则“编造事实+旧闻翻炒”的谣言。这次小龙虾还真背了一个锅。
先来看原推送中的视频,视频中有字幕显示:“苏州:吃小龙虾咳血小龙虾体内有寄生虫”。视频中有一幕,医生从小夏的肺部CT图片辨认出,这是肺吸虫新钻的孔洞。通过万能的度娘,可以找到该视频是年4月13日在某卫视的播出片段。
某卫视报道截图
这样的故事情节似曾相识。其实只要通过简单的搜索查询,用“以图搜图”功能在网上进行搜索。就能发现,年3月24日,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早就播出过同样的片段,而当时播出时,该视频的字幕显示:“杭州:女孩爱吃醉虾醉蟹感染肺吸虫病”,而其中的人物也叫小夏,感染的也是肺吸虫病,连“肺部CT”也是一模一样。
安徽卫视报道截图
同样的人物,同样的遭遇,同样的肺部CT图片,病因却不同,发生地也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检索新闻,找到了一篇年3月18日发布于《青年时报》题为《23岁姑娘肺里长满“隧道洞”咳血3年不见好,原是爱吃醉虾醉蟹“招惹”到寄生虫》的报道。报道称,年仅23岁的云南姑娘小夏在浙江海宁打工。3年前因低热、咳血就医,被怀疑为结核病,钱和时间花了不少,精神上饱受折磨,按结核病治疗了3年无效。医院就诊,终于找到答案——原来她得的不是肺结核,而是肺吸虫病,病因则是她爱吃生螃蟹。接医院胸外科主任徐旭东主任医师特别强调,浙江是肺吸虫病流行区域,生吃水产品或是半生不熟的食物都有可能“招惹”到这种寄生虫。
《青年时报》报道截图
详实的情节,清晰的细节,更早的报道时间,从这三点可以推断,这篇青年时报的报道就是网传视频的最初来源。而在这篇报道中,小夏感染肺吸虫病的病因是她爱吃生虾、生螃蟹,丝毫未涉及“小龙虾”。显然,“吃小龙虾染肺吸虫病”是讹传。
那么小龙虾体内会不会有寄生虫呢?
专家再三提醒,包括小龙虾在内的虾、蟹、贝类等部分食物存在寄生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要规避寄生虫风险也不是难事。首先,烹饪小龙虾前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要加工或食用死亡、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不要食用小龙虾的头和内脏。其次,自己做小龙虾吃,或在夜市吃麻辣小龙虾,一定要确保烹饪过程烧熟煮透,对于所谓的创意菜冰镇小龙虾、小龙虾刺身等,一定要保持警惕。如果进食小龙虾后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症状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情况。
那么结果就是:
下一步就是开吃呗。
友情推送:如何分辨小龙虾的公母。
END可以结束了,但是还有点时间,随便放几张图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