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食物吃的时候是需要有点嘴上功夫的,没有一点口舌技巧就吃不了,比如泥螺。
泥螺学名吐铁,俗称黄泥螺、丝螺,形状如蚕豆,壳薄易碎,吞吐含沙,沙黑如铁,在潮汐起落的滩涂泥沙中生存。我国沿海都有出产,其中以黄海和东海产量居多。
启东的泥螺产量很丰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泥螺,搛一颗放嘴里就知道,启东的泥螺不仅肉质鲜脆,而且含泥沙少。
幼时,泥螺犹如坛中咸菜,家家户户都有,开饭时取几勺置碗中,拍点蒜泥放里面,屋后掐个南瓜叶摊在桌角吐泥螺壳用,吃泥螺喝粥,呼噜呼噜几大碗粥一碗泥螺很快就消灭了,没有泥螺了,卤子唰唰也能吃一碗饭,鲜美程度不可言喻。
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原生态的泥螺,滩头取回来洗净放点油、蒜一泡吃的时候用牙齿和舌尖配合的恰倒好处,把肉吃下,把壳和泥沙等吐出来,分离的很清爽,没有一点口舌功夫一般是不敢轻易下口的,现在市场上的泥螺都是经过人工排沙的无沙泥螺,吃的难度要小的多了。
泥螺从“草根”到“贵族”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现在,一斤优质大泥螺,就是在出产泥螺的吕四港,也是二斤精肉的价钱,连沿街叫卖的普通黄泥螺,没有十元钱是买不来一斤的,泥螺的吃法也很多,可取螺肉煲粥,也可盐腌、酒渍,还可以用葱油爆炒,海边许多饭店的特色菜“爆炒鲜泥螺”,身价不菲呢。
启东人大多是吃泥螺的高手,对泥螺也特别偏爱,大小饭店的餐桌上一般都少不了“炝泥螺”呢。泥螺虽小,可以说是集“海味”之大成,不信,你搛一颗放嘴里,过半天,咂咂嘴舌尖上还鲜着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