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龙虾是虫子,吃不得! 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叫Procambarusclarkii,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是“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蛄科。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
2.中国以前根本就没有小龙虾! 其实中国有四种原生态的正宗小龙虾,它们是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外来和尚”,原产美国的克氏原螯虾和原产大洋洲的红螯螯虾,只不过克氏原螯虾技高一筹,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成为最著名的小龙虾。 美味的小龙虾其实是入侵物种,这种虾性情凶猛,繁殖快,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对“原住民”也会造成威胁。
3.小龙虾是日本入侵中国的生化武器! 网上有传闻说:“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将克氏螯虾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变成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这种说法相当荒唐,上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侵华日军搞基因改造难道是穿越了? 不过,我们现在吃的小龙虾确实是从日本来的。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克氏原螯虾目的是繁殖培养成为牛蛙的饲料。大约在年前后,克氏原螯虾又被引入中国,最早的养殖地在南京附近,很可能也是作为饲料用途。之后克氏原螯虾凭借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各地繁衍开来。所以从时间上看,小龙虾进入中国和日本侵华并无任何瓜葛。
4.日本人知道龙虾的“真相”,所以不吃小龙虾!蛮多外国人也不吃! 小龙虾在美国已经吃了上百年,小龙虾的买卖也逐步从乡间集市走向大宗交易,目前全球每年的贸易量超过30万吨。小龙虾在美国是很常见的料理食材。美国用于食用的小龙虾有98%产自路易斯安娜州,该州每年都举办“小龙虾节”。 小龙虾传入日本后,并没有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日本有丰富的水产品,相比而言,小龙虾肉质和口感都处于劣势。 外国人吃不吃小龙虾还可以看看出口数据,年仅湖北省就出口小龙虾多吨,全国的出口量至少是数万吨。目前出口的小龙虾主要销往丹麦、瑞典、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韩和东南亚市场,比如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
5.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专吃生活垃圾、各种粑粑! 小龙虾是杂食动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正因为它食性杂,所以生命力很强,能在污染水体生存。但是餐馆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小龙虾吃的是麦麸、豆饼、水生昆虫幼体等。 小龙虾能忍受污染的水质,但它们并不喜欢那样的环境。小龙虾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更喜欢清洁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污水中纯属被逼无奈。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忍耐也有限度。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而且也长得差,脱壳慢。
6.小龙虾都是在臭水沟里捞的! 早期确实有不少小龙虾是从河、湖甚至稻田里捕捉,但随着这些年小龙虾受到追捧,各地的野生小龙虾的密度根本不足以满足捕捞需要,现在餐桌上的小龙虾都是养殖的了。 人工养殖小龙虾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传闻中“小龙虾酷爱钻孔打洞,所以养殖成本太高”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小龙虾养殖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推广,到8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以湖北省为例,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15.8万吨,潜江市产量3万吨,全省产量34.75万吨。如果算上整个从养到吃的产业链,小龙虾的产值要超过亿元。
7.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几百倍!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确实很强,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但是它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所以肉里的重金属未必会超标。有些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我们吃的尾部并无太多重金属,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监管部门在日常的抽检中并未发现小龙虾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年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抽检小龙虾一万多吨,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属残留、兽药残留等,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8%以上,没有任何国家提出通报。
8.小龙虾终身携带肺吸虫病,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从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专家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分析,并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物质,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网上也有种说法,认为是“洗虾粉”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症。实际上洗虾粉的主成分是草酸,它从机理上就不具备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 当然,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龙虾。
9.蓝色小龙虾是因为重金属污染! 虾壳上的颜色主要由甲壳内的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共同形成,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以蓝色为主。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最大的可能是个别小龙虾的基因变异,这并不稀奇,也与重金属污染无关。
Tips:吃鱼虾水产要注意什么? 海洋是各种污染物最后的归宿,尤其在近海,来自大陆的污染物被冲刷至此,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底泥中有机质为生的贝类容易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而肉食性的鱼类因为处于食物链顶端,也容易富集污染物。从污染物含量来看,一般是海水鱼高于淡水鱼,肉食鱼高于草食鱼,大鱼高于小鱼。普通消费者可增加食物多样性,通过平衡膳食降低污染物的总体摄入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找白癜风专家讲解补骨脂注射液的副作用白癜风专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