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即可见到染色体的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观察中期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分析。
图片来源:夏洪娇,彭可君,陈明伟,刘剑荣.X线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J].
1.慢放病和辐射损伤的诊断
从事放射职业和接触电离辐射的企事业人员每天均有接触放射和电离辐射伤害的可能,放射和辐射剂量的积累会损伤工作人员的健康,形成慢放病和辐射损伤性疾病。而且在工作中,职业人员或接受治疗的人员均有发生受照事故的可能性。射线会导致机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性腺、视神经、眼晶体及免疫系统的损伤,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尤为敏感,常出现异常现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显著增加和/或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显著增加,是诊断慢放病和辐射损伤的主要参考指标。
2.暴露于药物和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安全评价
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对药物和各种化合物的潜在性遗传毒性的安全评价,是一个很有用的补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暴露于苯可增加遗传物质损伤的水平,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程度、随着苯接触浓度以及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长期接触二甲苯的实验技术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刘清,郭宝岚,李立,李毅民,治洪,张月.染发剂的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J].环境与健康杂志,,03:-.
[2]徐国彬,陆建华,周建华,朱祥荣,乔淼,于旭东.苯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伤效应的标志物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06:-.
[3]李继红,魏会平,刘继云,安海洋,平凡.接触二甲苯实验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6:13-15.
[4]程学美.1,3-丁二烯作业工人接触评估与遗传损伤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
[5]何林.几种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
[6]高立文,单翔,王磊,周燕英,江金金,MillieChen.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毒性评价参数比较[A].中国毒理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中国毒理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
[7]张俊然,朱惠刚.胞质分裂阻断法及染色体畸变实验检测水质诱变性及两种方法的比较[J].卫生研究,,03:40-44.
[8]夏洪娇,彭可君,陈明伟,刘剑荣.X线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8:-+.
[9]陈洋.染色体畸变分析实验条件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1:20-21.
[10]张清林,王爱平.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在新药评价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02:87-89.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