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之源,根在肝。”
肝不太好,代谢功能异常,人就容易生病。
肝脏是我们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有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作用,还具有解毒、造血和凝血功能。
它就像个将军,更像个勇士,保护我们的机体不受外来因素的侵害。
还像个化学加工厂、物质转化器,通过氧化还原、结合、水解,将有害物质转换成为无毒或毒性较小易于排泄的物质而排出体外。
肝不太好时,晨起会出现哪些症状?
1.口苦
早起胆汁瘀滞、排泄不畅,吐黄水,因而早起会觉得口苦。
肝不好,肝胆疏泄不良,胆功能会受到影响,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甚至呕吐黄水(即常说的黄疸水)眼睛皮肤黄疸等症状。
2.牙龈出血
牙龈容易出血,早起刷牙或吃东西时发现会出现牙龈出血。
肝不好,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凝血酶原合成障碍,造成凝血功能下降,会出现容易出血、皮肤瘀青,出血后,血不易止、止血时间延长。
3.尿黄
早起小便发现尿色偏黄,或尿如茶色。
肝不好,胆红素代谢紊乱,尿结合胆红素、尿胆原升高而使尿液颜色加深、变黄。正常情况下,喝水少,则尿液浓缩、尿量变少,也会引起尿液颜色加深变黄,如持续性的、较为长期的尿色加深偏黄就要注意了,去检查下肝功能、尿常规。
可加速肝损伤的3个坏习惯,应尽量避免
1.饮酒
饮酒伤肝。尤其是长期酗酒或偶尔的过量饮酒,都会伤害肝脏。
可导致中毒性肝损害,肝细胞脂肪变性,继续发展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2.过食油腻
过食油腻可造成脂肪在肝脏堆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脂肪肝。
肝不好,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下降,脂肪转变为磷脂的能力也随之减弱,脂肪转移减少并在肝脏内积聚,发展成脂肪肝。
脂肪积聚过多时,可能发展为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逐渐从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脂肪性肝硬化。
3.吃鱼生
常吃鱼生的人,体内肝脏易感染肝吸虫。
肝吸虫进入肝脏,成虫寄生于胆管内,使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导致肝管堵塞及肝损伤。
护肝养肝从平时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熬夜酗酒很伤肝,戒烟戒酒按时作息不熬夜。
多吃豆类、杂粮、牛奶、蛋、鱼、肉和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上,勿过食油腻,清淡有营养。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优质蛋白,促进肝脏的再生与修复。优质蛋白主要来源:牛奶、蛋类、鱼、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
要注意“病从口入”,发霉变质食品中的黄曲霉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祸首,远离发霉变质食品,预防为主,防止从肝病进展成肝硬化、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