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和预防
人畜共患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接触感染了的病毒和食用了被感染了的动物制品。在生食喂养中一定要选用来源可靠地肉类产品,拒绝因为贪便宜而喂饲病死肉类,其中因为我国对进境动物检疫的名录进行了明确规定,大部分的人畜共患病毒都包含在内,进口肉和国产检疫合格肉类是选择的重点,而在目前也有很多新闻也有报道关于进口肉类走私和不合格销毁又被老百姓挖出售卖的情况,所以对肉的选择一定要谨慎。
还有一个方面在于定期的驱虫和疫苗接种,不管是对于有小孩和孕妇的家庭这些人畜共患病对于我们这些宠奴也是爱的威胁可以定期约好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处理肉类之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还会因为我们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对于来源不靠谱的野味要学会说NO,因为在一些人看来,野生动物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一旦野味身上带有这些病毒,肉又没有煮透,食用后人们就很容易被感染。即使野味不带病毒,也有传染寄生虫的风险。有些寄生虫“蒸不熟、煮不烂”,很容易寄生在人体内。因此,经常有人因为吃蛇等野味而患上脑囊虫、肺吸虫、肠道寄生虫病。像青蛙,91%都感染有曼氏裂头绦虫,这种绦虫的幼体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到人的或者爱宠的软组织或内脏,如果寄生到脑组织,会导致人失明、瘫痪、抽搐、癫痫等问题。
人畜患病的现状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与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双方均可患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门委员会将人畜共患病定义为“脊椎动物和人之间可自然传播的所有疾病和感染”,其中也包括寄生虫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如何有效预防、控制和消灭人畜共患病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与病原体自然携带生物的接触增加,病原体宿主的种间屏障已被逐步打破,世界范围内人畜共患传染病已愈演愈烈。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WHO所分类的种人类疾病中,有62%属于人畜共患病(张海霞,)。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人畜共患病通常可分为五类:
(1)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这类疾病种类繁多,较难诊治,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狂犬病是这类疾病的代表,此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猴痘、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和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人畜共患病既能感染人也能感染动物,其宿主群体复杂,危害性强,扑灭难度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