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个适合游山玩水踏春的时节,浙江永康的一个小镇,简直能满足你对春天、对绿色的所有想象。
舟山镇
年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整治样板镇
年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小镇
秉持“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舟山镇正在成为山凹里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一个精致“标本”。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电力的助力。
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统筹城乡电网发展、促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几年来,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电能替代保卫蓝天战、再电气化等战略实施,不断助推小镇书写绿色故事。
再电气化的美丽庭院
“门前曲径绕花树,屋内生活电气化。”这是舟山镇端头村87岁徐春枝和92岁老伴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幢陪着他们一辈子的二层砖木老房子经过改造后,古朴典雅、结构合理、通透敞亮,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热水器这些电器一应俱全,“新农村+家庭再电气化”让他们家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庭院”。
就在前几天,永康公司石柱供电所郑法森、陈九卿来到两位老人家里,检查表箱和线路,确保安全可靠的供用电。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让两位老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强烈。虽然徐春枝和老伴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每天将厨房生活垃圾作细化分类回收,带动了当地新农村卫生文明蔚然成风。年12月8日,永康市端头村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获得了省长袁家军点赞,成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典型。
垃圾分类、环境整洁、村貌优美,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中心功不可没。年,永康公司精心设计供电配套方案,规划供电线路和配置电表箱,确保处理中心如期投入使用。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这个餐厨垃圾处理器24小时能消纳2吨厨房垃圾,端头、舟二等7个村多农户家的生活垃圾送到这里,不仅垃圾处理运输成本降低至原来的20%,减轻了环境污染,更有益的是,垃圾“三化”处理后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帮助农村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链。
▼
碧池红鲤映雕梁,斗拱彩灯照高檐。古朴抱真、精雕细琢的黄印若公祠,穿越百年时光,宛如一位典雅端庄、安祥静谧的江南女子,在数十盏彩灯的烘托辉映中,焕发出迷人神韵,成为舟二村百余幢古民居文化的典型。
为助力古民居、古祠堂旅游开发和规划建设,永康公司从高压线路、配电房等主要电气装置设计标准、安装施工规范,到电缆管道起止走向、进户开关箱设置,都精心设计,使其古今融合、宜景宜情。新架设地下电缆多米,安装低压电缆分支箱、过路箱30多台,不仅维护了门楼、牛腿和花拱等构建的完整,而且确保了古建筑的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价值,舟二村获得了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浙江省传统村落、浙江省第四批非遗旅游景区等荣誉。
青山湿地映古村,翠林花海展新颜。舟山镇多亩湿地公园里,点点白鹭轻轻掠过一排排崭新高压线。
万株古杉披彩衣,四季长廊绘美景。在整齐美观路灯点缀下,共同绘就舟山镇“最美公路”。
绿树红花人家绕,白墙黑瓦景色新。电缆入地工程让舟二村百幢清末民初古建筑和80个新农村“美丽庭院”烟雨中如诗如幻。
蓝天白云里的富裕新农村
舟山镇外木坦村的蚕农周森这些天格外忙碌,为即将到来的春蚕养殖做准备。这里与湿地公园相临,天蓝水绿、空气清新、嘉木繁荫,是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生产优质天然的家蚕彩色茧和超细蚕丝,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科技创新孕育出的“彩蚕之乡”,去年周森家多斤彩色春蚕一投放市场,就收到来自中国茧丝绸市场外贸销售的一笔万元的订单,这让蚕农们惊喜不已。
让蚕乡插上腾飞翅膀的是特高压工程建设。落户该镇的浙江省首座特高压换流站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电端——千伏永康变电站依山而立,自年投运以来,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已消纳清洁水电33亿千瓦时,“彩蚕之乡”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保卫蓝天电能替代工程更是让舟山镇现代化蚕桑生产如虎添翼,全自动热风循环烘茧机取代传统的煤炉土灶烘茧生产方式,智能评茧仪、电子磅秤、水份测定仪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使用电能替代后,相当于减少直燃煤2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吨,助力永康市成为清洁能源优化绿色GDP的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
五彩缤纷的蚕丝从山清水秀的浙江出发,跨越古丝绸之路,抵达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一带一路”让山乡百姓走上致富路。
和蚕农一样辛勤打拼的,还有来自“中国方山柿之乡”舟山镇大路任村的任峰。这位全村最早实现商业化经营的柿农,引进现代化种植和加工技术,安装整套水泵灌溉设备,配置一台15千瓦烘烤箱、一台15吨容量冷库、真空包装设备,大大提高了方山柿鲜果和干果的产能和产量。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果农采用现代新技术种植。
为了让0多户柿农们用上放心电、满意电和舒心电,永康公司在实施新一轮农网提升工程中,新建改造高压线路多米,增容一台千伏安变压器,安装一台千伏安的升压变,助力柿乡发展。这个具有上千年栽培历史、丰满甘醇、营养丰富的“中国方山柿”连续三年在浙江省农博会上获金奖,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供不应求。
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富饶丰盈的物产,开发旅游产业为生态经济发展明确新路径。“碧水舟山、旅游小镇”名声鹊起,游客量超20万人次,美丽经济发展迅速。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小镇的绿色故事也将不断续写。
供稿:永康公司(徐芝婷陈方正楼栩)
编辑:陈丽莎王晓
浙电e家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