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谨防食源性寄生虫病

本报8月26日讯生鱼片(淡水鱼)、淡水螺、醉淡水蟹、牛蛙、菱角、荸荠,再搭配上美味的啤酒,是不少市民餐桌上的美味。然而,在生食或误食半熟品时,有可能一口吃掉数十条寄生虫,从而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26日,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食用生食或半熟品时,小心处理不当招致感染寄生虫。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带有感染期寄生虫幼虫或囊蚴的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其感染源包括鱼源性、肉源性、螺源性、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淡水鱼、虾、螺体内可能存在肝吸虫,食用淡水鱼生鱼片或半生不熟的淡水鱼、虾、螺可能感染肝吸虫病,引起发热、胃痛、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四肢无力和肝区疼痛等症状。若食用了未熟透或未经烹饪的淡水蟹(如:腌制的溪蟹、华溪蟹、石蟹等)以及蝲蛄(烤蝲蛄、蝲蛄酱等),都有感染肺吸虫病的风险。急性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痛、腹泻、全身过敏、发热等症状;慢性期可导致器官受损,如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膜炎、心包炎、心包积液、腹膜炎、腹水、皮下包块、脑膜炎、视神经受损等严重症状。另外,布氏姜片虫寄生在荸荠、菱角、茭白等水生植物表皮上或果肉中,生食可能会感染布氏姜片虫病,可出现低热、消瘦、贫血、腹水、水肿、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牛蛙、蛇有感染裂头蚴的风险。裂头蚴可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能在多个器官寄生,如眼、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颔面部及内脏等,可引起中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专家介绍,预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食用生鱼、生肉,不生吃可能受到寄生虫污染的瓜果蔬菜,食物在炖煮、烧烤时要彻底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饮用生水。市民还应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拒绝病从口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市民及时就医。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记者于波通讯员刘小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ys/19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041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