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看见心和肺

年6月4日,汪绍训逝世

我国著名放射学家汪绍训(.10-.6.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年赴美国留学获得美国放射学专家证书;年9月毅然放弃在美国学习、工作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从事放射工作。

汪绍训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临床放射学的专家之一,着重基础理论,精通放射学各个系统,特别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和乳腺疾病的诊断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领导制定了尘肺的诊断标准,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放射专业高等教材《X线诊断学》,对于全国医学院校的放射学教学起了重要作用;曾任中华全国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年创办了《中华放射学杂志》并一直任总编辑、名誉总编辑。

汪绍训一生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处处从中国的临床实际出发,用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解决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职业病、流行病的X线诊断问题;年代就首先发表中国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X线诊断特点的论文,提出可以用X线早期发现肺癌,从而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明确地提出肺癌将会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中国首次把肺癌的组织类型与X线征象联系起来,为进一步治疗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年代初在中国首次报告了消化道淋巴肉瘤的X线研究。

为了准确地估计心脏的大小、增大的程度以及进行动态观察,放射科医师对心脏测量进行了许多研究。汪绍训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与中国临床放射学前辈谢志光长期合作,根据例健康成年人的心脏测量,于年以身高和体重为相关系数,创造出适合中国人应用的计算心脏横径和心表面积的公式,并制成便于查对的“心表面积预计值表”,该公式被学术界称为“汪-谢公式”。

汪绍训首先在中国开展肺吸虫病的X线诊断研究,阐明其X线诊断特点;年代赴美深造时就特别注意学习危害矿工的职业病的诊断,回国后一直负责各种尘肺的X线检查和诊断;~年代多次亲临矿区考察,参加各种尘肺的普查,举办尘肺诊断培训班,并主持召开讨论肺部职业病诊断问题的会议,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尘肺诊断学讲义》;~年3次出席了制订中国“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的研讨会,亲笔起草了中国的矽肺诊断标准;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结合国际通用的矽肺诊断标准,起草了中国新的尘肺诊断标准。

汪绍训在和年代初将科研焦点转到医学影像学方面,认为要使放射学事业现代化,就必须把单一的传统X线检查发展成为多种影像学检查,把传统放射学发展为包括传统X线诊断、B型超声检查、核素检查、电子计算机化断层X线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介入性放射学在内的医学影像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既有利于提供更多诊断信息,提高早诊率和准确率,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又有利于拓宽放射诊断学的领域,促进临床放射学向更高的医学影像学水平发展。

年6月4日,卢嘉锡逝世

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卢嘉锡(.10.26—.6.4)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年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成就奖。

卢嘉锡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等,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hl/9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