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败在哪里这4点原因注定曹操大败

其实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所以被人传唱,就是因为实在是太少了,战争的常规大部分都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寡。赤壁之战就是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就像打了激素的雄狮,又恰在发情期,没有任何人能拦得住他。所以,赤壁之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其结局就不会有所改变。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是曹操比较失败的战役,用80多万大军去打几万的联军,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北方,足足休养了5年。这场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

第一、曹军多是北人,不习水性,这注定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曹操采用铁索连环是个大错,那么不把船连起来呢?火攻或许能避免,但在颠簸的船上曹军几乎没有一点战斗力。要想打破这个困局,有两个方法。第一,训练从北方带来的军队,改陆师为水师。第二,在荆州当地招募军队,让熟悉水性的当地人对付孙刘。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赤壁之战的失败归于曹操中周瑜反间计,在蒋干盗书后处死水军将领蔡瑁、张允。

其实这段给人深刻印象的情节是虚构的,曹操并未冤杀二人。至于他们为何不能发挥作用,一是因为他们新降,曹操不能信任;二是因为蔡张二人的实力与孙刘联军以及刘琦的水师相抵,而剩下的曹军都不懂水战。

第二,曹军遭遇了严重的传染病。

当时曹军几乎被传染病摧垮,士兵有大半人生病,几乎不能作战。后来研究认为,这是曹军进入长江流域,感染了血吸虫病。曹军都是北方人,没有对抗血吸虫病的抗体。而当时也压根不存在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其实建国初期都没有这种药,直到年特效药才研究成功。

曹军大面积感染以后,连是怎么感染的都不知道。士兵长期诸如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体力所剩无几。不要说作战,连走路都勉强。由于传染病极为严重,其实赤壁之战前,大部分曹军士兵已经失去战斗力,只剩下收编刘表的荆州部队还能打仗。然后,这些荆州部队不愿意为曹操卖命,唯恐他借刀杀人。

赤壁战败,曹操从华容道回到南郡时,80多万大军,只剩下27骑……曹操大哭,众人不解,于是问曹操:丞相在兵败危难之时,毫无惧色,现已离险境,为何反而大哭?曹操说;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决不会使我有此大失。

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口中的奉孝就是郭嘉,曹操集团第一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情其景,或许是真情流露,但曹操仅仅是为自己失败而后悔,或者是一个借口。即便郭嘉在,恐怕也不能拉得住曹操。曹操已经像一匹受惊的野马拉着上了大道的战车,没人能够阻拦得下。

第三,荆州部队的问题。

荆州部队是仓促投降曹操。由于曹操有屠杀异己部队以及借刀杀人的恶名,这些降军非常狐疑,压根不愿意打仗。况且,东吴和刘表的交手中,一直是胜多负少,荆州降军本来也不是东吴的对手,不愿意送死。说来说去,这些部队都是虚的,靠不住。

第四、曹操太自大,操之过急

曹操在接连的胜利之后,难免产生自大心理,轻视孙刘联军。另外,古人寿命偏短,赤壁之战时曹操已五十三岁,在古时已算老年。曹操不知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自然急切地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按照上面分析的失败原因,想要扭转战局也根本不可能,也只能建议不打仗,不打仗或许就是赢吧!继续休养生息,稳定荆州,做好粮食补给,按照当时曹操膨胀指数来看,就算郭嘉给他建议,他也肯定不会接受,这场战役也会发生,但骄兵必败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曹操《龟虽寿》中这样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

现在想一想曹操写的这句话,也许是知道必定会失败,但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要去拼一下。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历史知识,可以私信小编,小编会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资讯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hl/18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041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