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6日-27日,福建省疾控中心、南平市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专家到建瓯市开展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类采集工作,成功采集到小桥拟钉螺和拟小豆螺,为进一步研究肺吸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左起:刘亦若、林倩倩、谢贤良、李燕榕、杨建忠、卓鸣莺、陈云虹)
川卷螺、拟钉螺、拟小豆螺等是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主要生活于半山处沟型山溪两岸的泥沙间。
(采集)
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一种人体寄生虫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洗螺)
肺吸虫卵进入水中发育成毛蚴,并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小桥拟钉螺)体内形成胞蚴,发育成大量的尾蚴,尾蚴脱离螺体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体内发育成囊蚴。
(挑螺)
人若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溪蟹、蜊蛄,囊蚴进入小肠,幼虫脱囊而出,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穿过横膈进入肺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宿主体内可活5~6年,长者达20年。
(镜检)
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方法是:不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蝲蛄等,不饮用生水,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