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认识钉螺与血吸虫病

钉螺是一种软体动物,它是能够水陆两栖的螺类。它的外形像一个小的螺丝钉,螺体较小,大小不超过1公分,有雌雄之分。钉螺平均寿命一年左右,最长的可活3-5年。

钉螺生性喜潮湿、温热环境。幼螺多喜欢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喜欢生活在水线以上潮湿地带的草丛中。最适宜钉螺活动的是温度20-25度,春季钉螺最为活跃,秋季次之,春季查灭螺是一年中起主导作用的季节。钉螺主要以腐败的植物(藻类、苔藓、蕨类和草本种子植物),钉螺多分布于有杂草生长的潮湿泥土上,如河岸、灌溉沟渠、林地和田地的排水沟等环境。水流缓慢的沟渠、田后壁、田缺口和草滩等常年潮湿环境最适于钉螺栖息。3月份是钉螺交配的高峰,4月份产卵最盛,5月份螺卵大量孵化。一只雌螺在一个产卵周期约可产卵个左右。螺卵经过1个月就可以孵化出幼螺。一般只需2个月就可以发育为成螺。钉螺体积细小,螺壳颜色与泥土相近,在生活中不易发现,本身不存在任何危害,应该是被我们所忽视的一类。然而,它却因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变得“赫赫有名”。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俗称“大肚子病”,:“鼓胀病”,人和家畜都能感染。钉螺与血吸虫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人、牛、猪等感染血吸虫后会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内的毛蚴在水中孵出,遇到钉螺会在钉螺体内大量繁殖然后释放大量尾蚴再到水中,人一旦接触疫水,被尾蚴钻入体内,就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这就是钉螺在整个血吸虫生活过程中起的“中间宿主”作用。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其本身并不会让人感染血吸虫,只是提供血吸虫幼虫(毛蚴)大量无性增殖的场所。也就是说,血吸虫幼虫只有经过在钉螺体内增殖后才能成为对人和动物具有感染性的尾蚴。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叫感染性钉螺,只有感染性钉螺才可能将血吸虫感染给人,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鱼类、虾类等水产品不是血吸虫的宿主,食用或接触鱼、虾等水产品不会感染或传播血吸虫病。要造成血吸虫病流行,钉螺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传染源(血吸虫病病人或病畜)、传染源的粪便污染有螺环境、人畜接触疫水(水中含有尾蚴)等多项条件。在国内有些地区包括上海地区,虽然有钉螺存在,但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大家不必担心!

预防血吸虫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查螺、灭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分布的环境。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2、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3、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4、不接触疫水是避免血吸虫感染的关键,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雨后与早晨也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5、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部清洁,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如果在江滩、池塘、沟渠、水田及林地发现形似钉螺的“螺蛳”,居民朋友们一定要立即联系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觉得不错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zz/1787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041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