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喜欢吃“鱼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鱼生”是取淡水鱼脊背部分的肉,这正是肝吸虫聚集的地方,感染率极高。逸仙君表示,经常吃“鱼生”的人,感染上肝吸虫病的几率很大,而不吃生鱼虾可基本排除感染可能。吃“鱼生”:浅水鱼发病率高过深水鱼中医院肝胆胰移植专科副主任刘建平教授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经常吃浅水“鱼生”的人,肝吸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深水“鱼生”的人。这是因为钉螺是肝吸虫生活史中必不可少的中间宿主:肝吸虫虫卵先随患者或受感染动物如猫、犬等的粪便排入水中,被钉螺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而后尾蚴从螺体逸出,浮游水中,钻入淡水鱼虾,在其体内成囊蚴;当人或猫、犬等动物吃了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时,就会被感染。而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和沿江水系、湖泊的江、洲、湖滩地区,以及以河、沟、田、水系灌区为主的山丘内陆型地区,在深水中很难发现,因此,肝吸虫病主要通过浅水“鱼生”传播,如鲩鱼、草鱼、青鱼、鲈鱼及淡水虾等,像三文鱼这类海鱼含有肝吸虫的几率则比较小。不可不知喝高度酒不能杀灭寄生虫不少人认为吃“鱼生”时喝高度酒可以杀灭鱼肉里的寄生虫,但刘建平教授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就算是70度的酒,也要24小时才能杀死肝吸虫,平时饮用酒远远低于这个浓度,而且酒精在胃中被食物与胃液稀释,根本不足以杀死藏在鱼肉里的肝吸虫囊蚴,更不能预防“鱼生”里的肝吸虫对人体肝脏的侵蚀。此外,酒精可直接加重肝脏的损害,更增加了肝吸虫病对肝脏的危害。解读防“虫”法:食物还是煮熟再吃好Tips为健康着想,爱吃“鱼生”者应逐渐提高警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刘建平教授归纳了以下几条预防措施:1、食物不熟不吃;2、选择食用深水、无污染的鱼虾;3、尽量挑一些比较卫生、正规的餐馆,比如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进餐。据调查,小餐馆的“鱼生”多来自浅水或直接将深水和浅水鱼虾混杂放置,这样就会使浅水鱼虾携带的肝吸虫囊蚴进入深水鱼虾,导致小餐馆肝吸虫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4、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切了生鱼后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筷子使用亦要区分生食和熟食;5、不要用生的鱼虾喂狗、猫;6、群防群治,及时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等。专家强调,曾经吃过“鱼生”医院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B超提示肝内胆管壁回声增粗等,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这是确诊肝吸虫病的“金标准”。来源:受访专家:中医院肝胆胰移植专科副主任刘建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肝胆胰移植专科副主任、综合科副主任。擅长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癌、胆管癌、胆石症、胰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等复杂疾患的精准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并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化疗有深入的研究。周二下午:肝胆外科专科(院本部)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zd/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