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到山涧小溪里玩耍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清澈见底的溪水中不仅有各种小鱼,翻开石头往往还能发现小螃蟹!抓几只在火上轻轻烧烤一下或是油锅里煎炸一下,小螃蟹马上就变的黄灿灿的,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但这些看似纯天然无污染的小螃蟹却隐藏着感染肺吸虫的风险,接着往下看,来了解一下吧!
1.什么是肺吸虫?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种类繁多。其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犬科等多种野生或家养肉食类哺乳动物肺内,囊蚴(幼虫)是感染阶段,主要寄生于淡水蟹、蝲蛄等甲壳类动物体内。进入人体的肺吸虫有些可以发育至成虫,有些则长期保持童虫状态。
2.肺吸虫是如何感染人的?生吃或半生吃肺吸虫病流行区的溪蟹、蝲蛄、野生动物的肉或生饮溪水都可能导致肺吸虫感染,生食溪蟹补钙的民间说法是不科学的!特别注意的是,烧烤、煎炸时间过短是不能完全杀死溪蟹中的囊蚴的,南方爱吃的醉蟹、北方腌制的蝲蛄酱同样有感染肺吸虫的风险哦。
3.感染了肺吸虫会有哪些表现?食入囊蚴后数日可能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咳嗽、咳痰(咳烂桃样血痰是卫氏肺吸虫感染的典型表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虽然肺部是最常见的寄生部位,但肺吸虫的游走特性使得人体几乎所有器官都可能受侵犯,皮下游走性包块、肝肿大、心包积液、腹水等其它部位受损表现在临床上也很常见,有时还能进入脑部引起阵发性剧烈头痛、癫痫、瘫痪等脑膜炎、脑占位、脑出血的表现。同时患者常有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值显著升高的特点。4.怎么才能确定我得了肺吸虫病?凡有生吃、半生吃流行区溪蟹史和上述症状者,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在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在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肺吸虫病,但斯氏肺吸虫通常很难发现虫卵,因此采集血清查肺吸虫抗体的方法应用更为普遍。此外,血常规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结合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或免疫学、影像学等检查结果往往可以明确诊断。但应特别警惕该病与肺结核症状非常相似,临床上应注意加以鉴别。
5.如何防治肺吸虫病?肺吸虫病的常用治疗药物是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及其制品,不饮生水,抓玩小螃蟹后应注意手的卫生,及时清洗。肺吸虫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暑假即将来临,疾控医生提醒您,带孩子进山享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肺吸虫的感染风险。
End
声明来源:河南疾控
转自: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ID:jbggwsxmxc)综合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