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思知行
人类要维持生存,就要饮食,被称为口腹之欲。随着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口腹之欲逐渐演变成了口舌之快。孙中山先生在《治国方略》里讽刺某些国人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也许是为了猎奇吧,也许是为了显摆吧,也许是因为胆大吧,某些国人在吃的方面确实把吃文化发扬光大了。
一、为了猎奇而吃,古以有之
《清稗类钞》一书中记载了一个人吃龙肝的故事。说是一个姓沈的人秋天坐着船在芦苇荡里行舟。忽然,一阵风刮过来,风里夹着非常腥臭的味道。他听见摇船的船家互相说,谁家的死牛扔在了芦苇荡里,这么臭啊,简直要让人吐出来。
姓沈的一听,马上起了好奇心。让船家把船摇到这个发臭的东西旁边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他到了这个发臭的东西旁边,仔细一看,这个东西头好像是牛头那样大,但是头上的角却没有牛角那样长,而且脖子下面还有二尺多长的鳞甲。姓沈的就认为这是一条龙,他就花钱找了两个人,把这个发臭的东西从芦苇丛中拖了出来,然后又细细的洗干净。
(古代人吃烧烤场景)
他看到这个东西的头还很完整,但是脖子以下都腐烂了,没法吃了。姓沈的就用刀把这个东西的肚子割开,一看里面还有没有腐烂的肝脏,就把那没有腐烂的肝脏割下来弄到了船上,用锅煮了煮就吃了。姓沈的认为那是一条死去的龙,而且显摆说,自己吃了龙肝。还说,可惜呀,没有吃到凤凰的肺。我们现在推测,这个姓沈的只不过是见到一头腐烂的鳄鱼罢了。
他的本意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为了向旁人显摆他吃了龙肝。由此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就是在封建社会,没有那么多的卫生要求。而且这个姓沈的碰巧做对了一样事情,就是把这个腐烂的东西煮熟了吃,消灭了腐烂鳄鱼上的那些细菌。如果不是这样。估计姓沈的早就挂了。估计这个东西也不是很好吃,他吃的是什么?他吃的只是一种虚荣罢了。
(传说中的水怪)
二、为了逞口福之快而吃的也不乏其人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大概是真实的。他说,有一个杀驴的人叫许方。他杀驴的时候,在地上挖一个坑,在上面盖上木板。木板的四个角装上四个孔,把驴的四条腿放到中间。如果有人买驴肉,他就烧一锅开水,用壶装上,客人要驴的什么地方,他就用壶里的开水浇到驴的身上,烫得驴身上的毛掉了,肉也熟了。他就用刀挖下来给顾客。他还说这样吃才脆还好吃。这样等个一两天,驴的肉卖完了,驴也死了。当驴没有死的时候。他用绳子把驴的嘴绑上,让驴不能叫。
这时候的驴瞪大眼睛,痛苦不堪。这个姓许的却从来不以为意。后来这个姓许的得了皮肤病,全身腐烂,没有一块皮肤是好的,就好像那个被开水烫过的驴一样。躺床上惨叫了四五十天才死。纪晓岚把这件事归咎于因果作用。其实我们现在想一想,不是什么因果作用。
姓许的杀驴肉卖,不可能一两天内全部卖光,他自己当然也会吃这样的驴肉。用开水烫熟的驴肉和锅里煮熟的驴肉,杀灭病菌的效力是不一样的。开水烫的驴肉,可能就是半生半熟的。驴身上没有通过高温杀灭的细菌吃到了姓许的肚子里,那肯定是要生病的。古代的时候不知道讲究卫生,姓许的吃着半生不熟的东西,不得病才怪。这也是他残忍所付出的代价。
三、乱吃野生动物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我们现在所吃的许多东西,包括植物性和动物性的食物,都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经过一轮一轮的试吃淘汰,然后剩下来的适合我们吃的东西。为了讲究卫生,我们的祖先把他们进行了训化,包括猪羊鸡等动物,不让它们到野外去沾染那些不健康的细菌。时至今日。某些国人却认为,越是野生的越健康,越是野生的滋味越美。置国家禁令于不顾,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之欲而大吃特吃野生动物。
青蛙、蛇、穿山甲等等都成了一些人餐桌上的美餐,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了这种情况,所以才把动物进行驯化家养,不让他到野外活动,就是因为野生动物人吃了以后极易传染疾病。
(古代盖浇饭)
我们人类身上的许多疾病都是由野生动物传过来的,比如狂犬病、鼠疫、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等可谓是数不胜数。但是一些人就正如那个俗语说的那样,拼死吃河豚。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甚至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自己染了病,还要由其他无辜的人来替他买单。他吃了动物,染上了疾病,然后又传染给了其他无辜的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被高度怀疑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经过了这次事件,我们的某些国人是不是也会收敛一下,嘴下留情了呢?
(古代文人宴饮图)
作者简介:学思知行某市党史学会会员县作协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