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怎么得的肝吸虫病主要通过食入含有肝吸虫的鱼、虾、肉而感染,如吃鱼生、虾生或未煮熟的鱼虾,也可通过污染的砧板、刀具、碗碟或饮用水等各种途径导致感染。广东曾查出养殖场用人粪作为鱼饲料,出现肝吸虫在淡水鱼虾—人—淡水鱼虾的传播链中生生不息的现象。
肝吸虫病危害感染肝吸虫后,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急性发热、腹痛、胆道感染,不及时干预,有进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此外,肝吸虫病的潜伏期较长,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到出现疾病症状往往间隔时间较长,一开始很可能会被归因于“急性胃肠炎”。肝吸虫成虫在人体内寄生可达20~0年,要等到肝脏出问题了,经检查才会发现。
酒、酱油、醋等能不能杀死肝吸虫?不少嗜好吃鱼生的人认为吃鱼生时喝点酒,放油、盐、醋等调味品,有杀菌杀虫作用。但饮用酒的酒精浓度太低,根本不足以杀死藏在鱼肉里的肝吸虫囊蚴,更不能预防鱼生中的肝吸虫对人体肝脏的侵蚀。肝吸虫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在酱油内(含氯化钠19.%)可维持5小时;在食醋内(含醋酸.6%)可维持2小时才死亡。此外,不仅生吃淡水鱼虾不安全,如果烹饪的时间不够长、温度不够高也不能杀死肝吸虫。根据实验,在厚度1毫米的鱼肉片中的肝吸虫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就会死亡,但如果鱼肉太厚,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若局部温度不够高,也不能杀死肝吸虫。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预防肝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尤其是淡水鱼虾。已经吃过鱼生的或爱吃鱼生的,应当主动、医院检查,如有感染,应及早进行驱虫治疗,阻止肝脏、胆管发生不可逆的病变。同时,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鱼肉的刀和案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过生肉的手一定要洗净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导致的囊蚴感染。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鱼塘,也能有效控制肝吸虫病的传播。
供稿:张春华
编辑:吴佳倩邬安琪
审稿:沈群芳汪澜张成钢
烟草科普短视频什么是电子烟?
心梗的各种暗示
补充免疫,扫除常规免疫的空白卫衣时节,小心帽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