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护理植物日光性皮炎并发疼痛晕厥

1

植物日光性皮炎并发疼痛晕厥1例患者的护理

田娜,梁斌,王莹,郭丽英,张晶晶,翟颖超,赵彩雁

作者单位:北京,中国医院医院

作者简介:田娜,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农民。主因面部及双手背红肿、瘀斑伴疼痛4d入院。患者入院4d前进食灰菜后暴露于阳光下,30min后双手背、面部以及颈部出现红斑、肿胀,伴有阵发性疼痛、瘙痒以及刺痛感,后逐渐出现水疱、瘀斑,伴双眼睑,双手背高度肿胀。

治疗:入院后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心电监护,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以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粉针;碳酸钙D3片、氯化钾缓释片、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螺内酯片口服,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入院后因剧烈疼痛昏厥3次,调整治疗方案:

①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甲泼尼龙80mg每日2次,连用3d;

②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口服;罂粟碱注射液肌内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2ml肌内注射和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H)20mg各融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50ml微量泵泵入;桂哌齐特(马来酸盐)注射液mg静脉滴注。

③碱化尿液,促进坏死物质排出,碳酸氢钠溶液mg静脉滴注,每日2次;

④加强营养和抗氧化,给予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注射液静脉滴注;

⑤疼痛发作时,给予止痛药物:氨酚羟烤酮片口服,根据病情需要给与氟吡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泵入;

⑥患者出现脓疱,说明有感染存在,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和甲硝唑片口服,调整治疗方案4d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继续扩血管治疗,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加强面部和手部局部护理,预防局部感染治疗,24d后患者双手疼痛明显缓解,鼻背部皮损恢复正常,双面颊可见黑色痂皮,下有少量脓液,双手背散在黑褐色痂皮,对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出院。

护理

1.基础护理:患者晕厥时,精神差,烦躁,意识模糊,将患者安置单人病房,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18℃~22℃,湿度50%~60%,每天紫外线消毒30min,减少家属探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嘱患者活动眼球。

2.病情观察:按时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手部的皮肤温度、感觉、指动脉搏动情况,嘱患者每日活动手指;监测下肢血压,以免对上肢肢体加压影响手部末梢循环。

3.皮肤护理:患者出现脓疱,使用装双氧水和碘伏的双喷壶消毒,先用双氧水喷壶喷洒患处,冲洗腐坏组织和人体油脂,再用碘伏进一步喷洒消毒;面部使用依沙哑啶溶液湿敷后涂生长因子溶液和生长因子凝胶,局部皮肤尽量避免接触热水,搔抓,引起皮肤破溃等不利因素。避免日光照射,创面每日清洗换药,避免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4.疼痛护理:患者双手指剧烈疼痛,局部皮损烧灼感,考虑为血管痉挛缺血所致,按照医生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罂粟碱注射液解痉止痛,服用止痛剂。患者疼痛伴晕厥,呼之不应,疼痛时可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和氟吡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止痛。晚上睡前30min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如多塞平片。

5.用药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转氨酶升高,考虑与应用罂粟碱有关,疼痛明显减轻后,停用罂粟碱,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双环醇口服,以保肝降酶;糖皮质激素规律减量;继续药物巩固治疗。用药期间,密切患者观察血压和血糖。

6.饮食护理:患者总胆固醇升高,嘱患者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多饮水。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含有光敏物质也要留意。

7.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关于植物日光性皮炎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要点,患者面对暴露部位晒后的改变及疼痛感到焦虑恐惧,晒后皮肤破损感染、脱屑、变黑,直接影响患者身体美观,因此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正确涂抹外用药,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对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便早日康复。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1(2):-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hl/1493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