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当代水产报道:喜爱美食或者注重健康的人,或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触:每隔不多久,微博上、朋友圈都会流行一种“不能吃”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往往就是我们日常享用的美食。若是每当流言兴起,就给自己的食谱划去一道菜,用不多久你会发现,再也没有能吃的东西了。
这不,在世界杯“标配”——“小龙虾+啤酒”被热捧之时,一篇网文《小龙虾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又火了起来,文章说吃小龙虾会让人得上一种叫“哈夫病”的恐怖病症,患者“全身肌肉溶解,甚至可能死于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都对这种怪病毫无办法”,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外国人都不吃小龙虾了,只有中国吃货还蒙在鼓里”。
而当你在搜索引擎检索“小龙虾+哈夫病”时,你会发现,类似的谣言帖和辟谣帖已经翻滚了好几轮。最近这篇火起来的所谓原创,不过是拼拼凑凑、拾人牙慧的故弄玄虚之举。
一、什么是哈夫病?小龙虾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吗?
哈夫病首先于年被报道,当时位于波罗的海的德国城市柯尼斯堡(现称加里宁格勒,属俄罗斯)的哈夫港渔民中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突然出现肌肉疼痛,有的还出现咖啡色尿,后来在瑞典、美国、苏联也出现了类似病例。
哈夫病是一种与食用水产品有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而且并非什么“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绝症,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康复且不留下后遗症。而且哈夫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鱼类导致的,而是一种可由多种水产品引起的急性食源性疾病,可能引起哈夫病的水产品,除了小龙虾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鱼类、虾类。
而在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也曾发表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和肺吸虫病”的流言,指出问题的症结不在小龙虾,“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在饮食上过于追求山珍野味,并且在烹饪方式上又过于追求原味冷鲜。”
这次,在流言四起后,6月14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冯兵就表示,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了,小龙虾和哈夫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换句话说,小龙虾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还是在于人。即使食用后出现了问题,也多是由于养殖、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的人为因素。而这些因素,在食品安全生态不够健康、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适用于所有食物。
二、哈夫病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哈夫病的病因确实还不完全明确,但是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人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它可能是由一种生物毒素致病,但在正常情况下鱼虾体内并不含有该毒素,毒素可能是在特殊情况下进入鱼虾体内的,也可能是特定的条件下在鱼虾体内生成的。(比如特定的温度,或者鱼虾被某种细菌污染)。
实际上,目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个假说,哈夫病患者的食物样本中无法检出常见的鱼类毒素,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了一种未知的热稳定毒素,该毒素无法溶解于水,而且由于该毒素具有热稳定性,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无法将其破坏,而不溶于水的特性也使得清洗可能对它效果不大,所以最终手段还是要靠研究清楚毒素产生的机制,然后在存储加工环节上想办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哈夫病的真面目必然会被揭开,那时候想必吃货们也能更放心地大嚼小龙虾吧。
三、外国人不吃小龙虾?
网文中说“在外国人的理念里,小龙虾根本不是一个可以食用的物种”,这句话要是被瑞典朋友听见了,可能要笑掉大牙,因为瑞典人就是小龙虾的狂热粉丝,还为此在夏秋之交专门设立了“小龙虾节”(Crayfishparty),主题就是大嚼用瑞典传统方法烹制的小龙虾。
另外,美国南方的路易斯安娜州人民也是小龙虾爱好者,当地有不少以小龙虾作为招牌菜的餐馆,现在生意都红火着呢,像“小龙虾大仓”(CrawfishBarn)这样的店甚至还有自己的专属网站。
“小龙虾大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