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爱卫故事除害灭钉螺灭病这些爱卫

北京医院湿疹 http://m.39.net/pf/a_8839620.html

图说:胡锦华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爱国卫生运动,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工作。卫生与爱国挂在一起,恐怕在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没有的事。”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原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所长胡锦华笑着说,“我至今记得,一到周四上午,就是规定的大扫除时间,从家庭到单位,人人动手擦窗、拖地板——每周四大扫除的传统,延续至今。”

年,胡锦华从当时的上海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刚成立三个月的上海卫生教育馆。这个新单位坐落在靠近外滩的一条喧嚣马路上,一楼大厅摆放了一些“大家伙”:有3米高的透明人体模型,也有七八个宣传除“四害”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模型。“爱国卫生运动,就是大力宣传、发动群众,这方面我们有天然优势。”胡锦华回忆,“那时我们大搞卫生、张贴标语、举办卫生展览会,还有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解洪元,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姚慕双、周柏春,以及评弹表演艺术家刘天韵、刘韵若表演卫生节目。这里经常办活动,而且位于市中心,自然成了市民们接受卫生知识教育的阵地。”

在他亲历的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两件大事印象深刻:一是除害,二是防病。“先说除害,就是除‘四害’。一开始,对象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当时人们觉得麻雀吃粮食,所以也列为害虫之一。这一来,麻雀就遭灭顶之灾了。大家爬到屋顶上,敲面盘、插红旗,赶得麻雀吓破了胆,飞不动了,跌落在地,呜呼丧命。后来经专家研究,把麻雀解剖,发现麻雀胃里虽有粮食,但更多是昆虫,麻雀得到平反,于是换成蟑螂,后来又添了臭虫,一度变成‘五害’。”胡锦华感叹,“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整治环境,爱国卫生运动对我们的健康生活起到莫大的作用。”

而“灭病”,则聚焦传染病。“以黄浦江为界,浦西地区主要是血吸虫病,浦东地区主要是‘二号病’。”胡锦华回忆,当时青浦是血吸虫病的重点流行区,因为水网发达,钉螺遍布。其中,莲盛乡的任屯村更是重灾区,“有一年,我与单位摄影师、美术设计师一起去任屯村。那时要乘车到西岑,在招待所过夜。偌大的招待所只有一个大房间,十几顶帐子,我们三人面面相觑。一阵风吹过,帐子随风摆动。美术师打趣道:‘我们到演聊斋的地方了。’第二天再坐小舟,顶着风浪横渡,到达任屯村,住了一周,终于完成‘灭螺员培训挂图’。”

所谓灭钉螺,就是用消灭河边的钉螺。“这是血吸虫的中间环节,病人粪便中的毛蚴进入水中,要通过钉螺才变成尾蚴,钻入人的皮肤,所以当时成立灭螺队,由年轻力壮的姑娘、小伙子组成,姑娘先查螺,小伙子扛着喷雾器用五氯酚钠灭螺。”胡锦华说。

此外,还有粪便管理。“就是把当时家家户户的粪缸加盖,雨天雨水漂渗,不让粪便流到河里。通过‘两缸三隔’的土办法,让粪便中虫卵通过沉淀,不再进入水中。有一次,我与其他专业人员用一周时间,从宝山出发,绕上海郊县一周,到达川河返回,就是看看各地发明的土法粪便管理。”胡锦华回忆。

至于浦东,特别是南汇、奉贤、川沙及崇明,则是“二号病”重点防范区。为什么叫“二号病”?“当时对烈性传染病都是用代号的。‘一号病’是霍乱,‘二号病’是副霍乱——一种由类似霍乱弧菌的病菌引起的传染病,但症状轻、死亡率低,这种病菌喜欢在PH值偏碱性的水中生存,能越冬,而沿海地区最适合它的生长。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差,没有自来水,好一点是井水,差一点就是河水了,这就为‘二号病’传染创造条件。当时卫生局专门成立‘防病办公室’,防病小分队足迹遍布各个村镇,号召农民打井、吃井水,饮水要用漂白粉消毒。因为漂白粉用多了气味重,又发明竹筒持续消毒器。漂白粉装在里面,舀水时,水面震荡一下,漂白粉就溢出一点,避免浓度高,气味重,农民吃不惯。”胡锦华介绍。

光阴荏苒,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进入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新的突破。“年,上海市爱卫会增挂‘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牌子,这标志着爱国卫生工作的重心由原先的‘除害灭病’提升至‘健康促进’。年,上海举行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这意味着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我国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年,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健康促进中心。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上海行动融会贯通,‘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将更好书写‘健康’这一永恒的主题。”胡锦华欣慰地说。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通讯员宋琼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by/18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041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