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作祟,这个冬天似乎有些漫长。然而,没有谁能挡住春天到来的脚步,哪怕是最冷酷最单调的冰雪,都将化作更温暖更灿烂的春天。
历史上,疫病犹如一群饿到极限的狼,一次次冲入人类这个温顺柔弱的羊群。鼠疫、霍乱、天花、流感、黄热病……这些神出鬼没的幽灵、嗜血成性的恶魔,稍不留神就挣脱地狱的锁链,悄无声息地来到人间,轻而易举地带走无数鲜活的生命。稍加搜索,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公元6世纪,有文献记载的人类第一次鼠疫爆发,导致欧洲近一亿人死亡。始于14世纪的第二次鼠疫,祸及整个欧洲大陆,改写了人类文明发展轨迹。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检索中国瘟疫史,大疫、天行瘟疫、瘟疫大作等词眼屡见不鲜,朝发夕死、十室九空、户丁尽绝、死亡枕藉、白骨蔽野等描述令人毛骨悚然。曹植在《说疫气》中这样描述建安22年疫病流行时的惨状:“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建安七子”中,有5人死于传染病。清朝12位皇帝中,就有顺治、同治两位死于烈性传染病,康熙差点就被疟疾要了命。在我们云南,19世纪的一场鼠疫就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针对长期威胁中国南方上亿人口的血吸虫病,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自注中说,“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我国医史学家范行准曾说:“历史告诉我们,传染病足可亡国,罗马亡于疟疾,埃及亡于血吸虫病,中国也有金、明两个朝代亡于鼠疫。”可见,疫病之患,害莫大焉!
应该说,自人类这个物种形成以来,不论肤色、不论种族、不论地域,饥荒、瘟疫、战争等灾难就如同大自然的天然组成部分,始终与人类相伴而行,从未远离。相比于最容易引发饥荒的洪水、干旱、地震等灾害,疫病没有排山倒海的阵势,没有翻天覆地的能耐,却更让人绝望。因为面对它的贪婪、恶毒与残忍,人们往往猝不及防、束手无策,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概莫能外。相比于战争,疫病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硝烟弥漫,却更让人恐惧。恐惧于它来无影去无踪,却像空气一样渗透每个角落,钻入每个毛孔。恐惧于它没有堡垒可以阻挡,没有财物可以救赎,没有他人可以替代,直接摧毁人性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恐惧于它完全超越认知、超越时空,执着于毁灭,从来不创造新生。坐在咖啡屋和摄影棚编造出来的文学作品、灾难影片,即便情节再惊悚、场面再壮观,也只能以虚幻构置虚幻,以假象激发假象,而真正的大规模疫病场景,谁能想象?谁愿尝试?
病毒不断迭代更新,人类时刻面临威胁。然而,再恐怖的疫病都没有让人类完全倒下,人类却在与疫病的较量中越来越强大。时至今日,虽然人类只成功消灭了天花,还远没有完全跑赢病毒,但很显然,已经能够在疫病才开始兴风作浪的时候,就准确有力地扼住它的喉咙,将它捆得牢牢的,把它带来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经历过的人都还记得,年冬,“非典”从广东起步,持续半年多,扩散至32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累计确诊余例。时光回溯,发生在年至年间的“西班牙流感”,大约造成4千万人死亡,远超战争伤亡人数,还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两相比较,别于霄壤。原因就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清洁的水源、丰富的营养以及更好的卫生环境,加之医疗技术的飞速提升,整个人类防控疫病的基础条件和应对能力都足以让病毒刮目相看了。
世界上本没有奇迹,只有超乎寻常的努力。中国作为“非典”疫情的最初发生地,同时也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投入进来,才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非典”、板蓝根、中药……成了人们对年的重要记忆符号。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一个乡村小学任教,负责学校日常安全事务。尽管心里揣着侥幸、嘴上挂着牢骚,但还是凭着初出茅庐的热情,拿出十二分的干劲认真做好上级要求的每一项工作。那时,学校没有电脑,手机尚未普及,所有文字材料都得手写誊抄后报送上级和分发各个村小校点,需要统计和上报的表册几乎全靠自行设计、手工绘制,相关数据大多要跑腿询问。同事们每天重复着清洁消毒、发放中药、测量体温、统计报数等活计,尽管繁杂琐碎,但没有人马虎怠慢。一个山旮旯里的学校尚且如此,放眼全国,这是一场多么深刻彻底的全民动员!后来得知,这次疫情的最大牺牲者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畏风险、前赴后继,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隔离墙,大爱无疆、厥功至伟。“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最终,桀骜不驯的SARS病毒收敛了狂妄的爪牙,败在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面前。
通往梦想的路,从来不会一马平川。人类正是在探索未知、征服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如此。“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早在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就发出了恢弘奇绝的“天问”。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祖先们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几乎都是战天斗地的传奇。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包含着中华民族数千载健康养生智慧的中医药学,就是在这样的思索和实践中凝结而成的。送“瘟神”、战“非典”,我们没有满足于一时一地的胜利,把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常态化备战的行动指南,逐步将公共卫生问题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加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辅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病的组织动员效率又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小汤山到火神山、雷神山,屡屡刷新的“中国速度”不断秀出硬核中国力量。随着衣食住行环境持续改善,精神世界也不断充盈,广大普通群众对公共卫生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科学理性防范疫病的意识和能力都已今非昔比。尤为关键的是,“仁者之勇,雷霆不移”,在前沿医疗科技成果的武装下,一批批仁心未改、仁术更高的白衣斗士,已挺起铮铮铁骨,无私无畏地奋战在抗疫一线。曾经,“华佗无奈小虫何”;而今,小小“新冠”奈我何?
雪融化了是什么?是春天!春天从来不会因为冰雪阻隔而失约,经历冰侵雪蚀的春天却一定更加绚丽多姿。“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最冷的时节都已过去,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