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怪病”7年未治愈
如果7年前没有吃那几片冰镇黄鳝,柳州市民覃女士的生活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8月19日,覃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7年来,她反复出现发烧、头痛、皮肤红肿、乏力等病症,医院,尝试过很多种治疗方案,却始终无法治愈。
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她体内有一种寄生虫——颚口线虫,这是一种国内比较罕见的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藏在黄鳝体内,7年前,随着几片冰镇鳝片进入她的体内,现在既不能用药物将其杀死,也无法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取出。
“后悔都来不及了!”覃女士说,那是年9月的一天,她和同事去柳州市八一路某酒店参加宴会。席间上了一道冰镇黄鳝,就是在一大盘冰块上摆放着黄鳝片,看上去鳝片是生的。
覃女士当时犹豫了一下,但是见大家都动了筷,又听说这黄鳝来自泰国,因此也吃了几片。
吃了冰镇黄鳝后约两个月,一次出差时,覃突然出现感冒、发烧、头痛、乏力等病症,起初她以为是感冒,自己买了些感冒药来吃,但是症状始终没有消失。
回到柳州后,医院检查,也未能查出原因。有一次她去做了磁共振,结果发现她的脑部全是闪光点。奇怪的现象令医生们既感惊讶又疑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脑部图像。”一名当年为覃检查过的医生说。
更为惊奇的是,在她的皮肤上还经常会出现拳头大的肿块,并且肿块还会不停地移动,有时在左腿,过几天又移动到右腿,有时又移动到臀部,令人百思不解。
为了治病,覃先后到区医院求医,不过始终未能确诊。起初,医生怀疑覃得的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但是大量的检查后却排除了这种可能。
事情直到年因为同事小玲的一次意外发现才出现转机。小玲和覃女士一样,皮肤上也出现肿块,但是症状要轻得多。偶然间小玲挤破了肿块,发现皮肤下似乎有东西,扯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条鲜红色、米粒大小的虫子!
小玲随后将标本送到有关部门,经过检验,确认是颚口线虫,东南亚国家比较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多寄生在黄鳝体内,国内人感染这种寄生虫的病例比较罕见。
小玲和覃女士都曾在同一家酒店食用过生黄鳝,那么,覃女士的怪病会不会就是颚口线虫病呢?
覃女士找到了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中心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张鸿满为此专门从国外引进了专门的检测试剂。经检验,最终确认覃感染了颚口线虫病。
由于这种病比较罕见,国内并没有研发出治疗的特效药,甚至国外医学界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既没有有效的药物将寄生虫杀死,也难以通过手术切除的办法将虫取出,因此,时至今日,覃女士仍在与疾病做斗争。
“我希望大家能以我为戒,不要再吃生冷的食物,特别是肉食。”经历了7年的病痛折磨后,覃女士感慨地说。
调查:饭店鱼生卖得火
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柳州餐饮市场上各种生食仍大行其道,而喜欢吃生食的市民对寄生虫的危害显得不以为然。
记者走访各餐饮市场了解到,不少饭店、河鱼馆、寿司店和大超市都有鱼生出售,除了鱼生外,有的饭店还推出醉虾(用生虾泡在酒里)等生冷菜品,虽然价格不菲,但仍颇受食客的欢迎。
记者调查还发现,除了鱼生外,一些市民还喜欢吃半生熟的牛羊肉,三分熟的肥牛烧烤、七分熟甚至五分熟的牛排是不少市民的最爱。不少人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从没有考虑过寄生虫问题。“管他什么寄生虫,喝杯酒下去,全死光了!”一名受访市民不以为然地说。
专家:吃生食危险性高
部分市民对寄生虫表现得无所畏惧,然而。有关专家指出,各种寄生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肝胆管内,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还有可能使患者的肝脏受损。
虫子入侵眼睛还有可能导致失明,侵入大脑则有可能导致人癫痫、昏厥等症状,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死亡。
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温小凤介绍,从他们科接诊的情况来看,目前患者感染比较多的是肝吸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囊虫等,绝大多数寄生虫都是经过口进入人体内的,而吃生的动物肉类是寄生虫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根据-年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我区人群平均的肝吸虫病感染率为3.71%。在武鸣、横县等肝吸虫病的高流行地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很多人认为,白酒、芥末、醋等鱼生配料能杀虫,但试验结果证明,这只是“吃货”们的自我安慰。
提醒
N招远离寄生虫
寄生虫的危害显而易见,不过预防也并不太难,关键是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不吃生食,饭前便后要洗手,杜绝病从口入。
温小凤说,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是经口感染,预防寄生虫病要做到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尤其不能吃生的肉食,鱼、肉、虾、蟹、黄鳝一定要煮熟再吃。
在厨房做饭菜时,一定要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和刀具分开。小孩子要定期服用驱虫药,小孩的玩具也要定期做消毒处理。而凡是曾吃过生食的成年人,医院做相应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陈新援岑琴/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