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龙虾的那些事

前言

每年一到夏天这个季节,大家都喜欢出去吃烧烤、喝啤酒,其中小龙虾也是一道深受大家喜爱的菜。那么关于吃小龙虾这件事,你都了解多少呢?

国内相关报道

年6月,北京电视台根据群众举报调查发现,一些养殖户为了使小龙虾长得快,竟然使用人畜粪便和腐烂实物进行喂养。经过检验,这些小龙虾体内铅和砷的含量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1]

年8月23日,南京《扬子晚报》首次爆出约30多名市民因食用小龙虾导致肌红蛋白超标引发了“横纹肌溶解症”,一时引发人们的恐慌。该文章怀疑造成这一症状的“罪魁”是“洗虾粉”,许多媒体亦纷纷查出“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酸性为醋酸的倍,是导致‘肌肉溶解症’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无论是草酸还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经过高温烹煮后残留并造成“肌溶解”的可能性都很小。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剂应该是在虾肉中——小龙虾的养殖环节更加“可疑”。

关于小龙虾的那些事——

虽然上面两则事件有点骇人听闻,但是对于小龙虾这样东西,你到底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道来——

到底是什么?是虫子吗?

小龙虾真名叫“克氏原螯虾”,是如假包换的淡水虾。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分类学上都是“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鳌虾科或拟鳌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蛄科(所以北方一些地区称它为“蝲蛄”)。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鳌虾,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

生活在污水中,专吃垃圾?是从野外河沟捞的?

小龙虾是杂食动物,主要食物是水底的有机质:水草、昆虫、小鱼虾等,所以生命力强,能在污染水体生存,但餐馆的基本上是养殖的。

小龙虾能忍受污染水质,但并不喜欢。有实验表明,小龙虾更倾向于新鲜食物和清洁水源。而且,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天一热虾就会大批死亡。

早期人们曾在河、湖或稻田里捕捉小龙虾,但随着这些年小龙虾受到追捧,现在餐桌上的都是养殖的了。以湖北省为例,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15.8万吨,潜江市产量3万吨,估计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万亩,产量34.75万吨。如果算上整个从养到吃的产业链,小龙虾的产值要超过亿元。

携带肺吸虫,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关于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南京曾有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住院一事,有人高度怀疑小龙虾是这一事件元凶。但是专家进行了各种检测分析,并未发现异常,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当然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比如蛙、螺、贝、鱼、菱角等都可以。

那么我们吃小龙虾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1)小龙虾烹饪时间过短易致中毒

吃小龙虾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如果烧煮时间短,细菌未被完全杀灭,极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目前的小龙虾基本都从外地购进,在夏季高温气候下再经过长途运输,死亡的小龙虾不在少数,个别饭店甚至将死龙虾用油炸过后出售。由于小龙虾体内含大量组氨酸,一旦小龙虾死亡,组氨酸会转化为有毒物质。虽然少量食用不会马上引起中毒,但日积月累会因为毒素积累引发疾病。此外,小龙虾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在烹饪时若未煮熟煮透,或采用烤、炒、腌、醉等形式烹饪,人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虫病。如果在食用小龙虾时,发现小龙虾的尾巴不蜷曲、肉质松散,有可能就是死龙虾,切勿食用。另外,一次食用小龙虾的数量也不宜过多。

2)由于个人体质差异,还有可能会引起以下问题

皮肤过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蛋白质摄入过量会出现异种蛋白反应,就可能造成全身过敏,出现红色的风疹团。

急性肠胃炎:吃不干净或未煮透的龙虾很容易得急性肠胃炎。

痛风:吃龙虾时不要喝啤酒,因为龙虾蛋白质高,嘌呤的含量也非常高,如果吃龙虾同时大量喝啤酒就可能引起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此外,龙虾的颈、头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切忌生吃。

所以说,小龙虾虽然好吃,但也不能贪嘴哦。

相关报道: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合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zz/778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