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期间防止感染血吸虫病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主汛期,南方地区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暴雨袭击。而夏季是血吸虫感染高发季节,因此,做好汛期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要。血吸虫病是一种与水密切相关的疾病,是以水为媒介经皮肤接触血吸虫幼虫尾蚴而传播。洪涝灾害期间,卫生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人畜粪便污染水体的机会增大;洪水淹没有钉螺地带后,尾蚴从螺体内逸出的机会增加;灾期的抗洪抢险和灾后的生产自救使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增多,而参加抗洪抢险的人员大多又是来自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易感人群。因此,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期最易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哪些人容易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常发生于对血吸虫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血吸虫病非流行区人群和无血吸虫病感染史的当地居民最易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没有年龄、性别差异,接触疫水越长、面积越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急性血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人均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从接触疫水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为40天左右。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后常有以下表现:发热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的高低、持续时间与感染血吸虫尾蚴的数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胃肠道症状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后食欲可有不同程度减退,腹泻较为常见,常带有粘液和血液。感染较重者粪便呈果酱状,多伴有腹痛。呼吸道症状咳嗽为急性血吸虫病的又一个重要表现。一半左右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人可出现咳嗽,多表现为干咳,痰少,偶可见痰中带血。肝脾肿大90%以上急性血吸虫病病人可出现肝脾肿大,伴不同程度压痛。急性血吸虫病诊断依据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亦较复杂,易与疟疾、伤寒、副伤寒、肝脓肿、败血症、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相混淆。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二是有发热、腹泻、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等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三是粪便检查发现血吸虫卵。其中粪便查获血吸虫卵是确诊的依据,也是鉴别急性血吸虫病与其它疾病的重要依据。如何预防急性血吸虫病发生1、洪涝灾害前,应做好钉螺分布情况的调查工作,及时消灭钉螺;2、除了抗洪抢险必须接触疫水外,尽可能减少接触疫水的其它活动。必须接触疫水的人员应尽可能做好个体防护,可于下水前在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蚴灵、防蚴霜等,或者穿戴防护用具,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在居民经常接触水体的区域,适时用氯硝柳胺进行灭蚴。3、加强粪便管理;4、健康教育,使群众掌握洪涝灾害期间预防血吸虫病的知识和方法。小编提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与急性血吸虫病密切相关,但只要我们在灾前期认真准备,在灾期积极防控,在灾后及时开展查灭螺、查治病等工作,就可以有效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在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我们要做好密切监测,及时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人。来医院就诊时,应主动说明来源地和是否有疫水接触史。
白癜风治疗医院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zz/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