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那些你听信了的食品谣言

食品谣言

“扩散!全球43种燕麦片可能致癌!千万别给孩子吃啦!”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每每网上出现类似标题的文章总是能迅速博取大众的   很多人会用十来种食材一起煮八宝粥,就问:那么多种食材,不会发生相克吗?红豆和绿豆不会“犯冲”吗?豆子和花生能一起吃吗?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绝非食物禁忌所能概括的。就算百分之百遵循各种“食物禁忌”,也不会发现自己的健康有任何改善。因为它们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既不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又妨碍食物多样化,最终反而可能影响到营养充足供应,不利慢性疾病预防。

02

小龙虾致病的真相

谣言

在世界杯“标配”——“小龙虾+啤酒”被热捧之时,一则号称“小龙虾致命”“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蒙在鼓里”的消息又火了。谣言说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和肺吸虫病等。

真相

早在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就曾发表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和肺吸虫病”的流言,指出问题的症结不在小龙虾,“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在饮食上过于追求山珍野味,并且在烹饪方式上又过于追求原味冷鲜”,此外就是“黑心商贩”的问题了。

  换句话说,小龙虾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还是在于人。即使食用后出现了问题,也多是由于养殖、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的人为因素。而这些因素,在食品安全生态不够健康、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适用于所有食物。

03

酸奶含糖量高的真相

谣言

一篇《美国科学家公布真相!原来酸奶就是披着健康外衣的狼!》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中提到“不管是含糖量还是碳水化合物,1盒酸奶都超过2罐可乐!”的观点又引起了人们对酸奶的误解。

真相

1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首先,1盒酸奶的规格有多大?是克还是克?可乐大小也没有具体说明,因此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其次,从营养价值的角度,1小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的比较也完全不成立,因为饮料营养成分表里是“每克”的含糖量”,以三元配餐酸奶为例,1小盒酸奶是克,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8克,1罐迷你版可乐的规格也有ml,营养成分表里显示“每毫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克”。也就是说,1罐可乐的含糖量肯定比1小盒酸奶的含糖量要高,更别说2罐可乐了。

04

食盐有毒的真相

谣言

《食盐里面添加亚铁氰化钾》的一篇文章在网上火了,文章中提到,“我国食盐中添加的亚铁氰化钾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这是一种剧毒物质。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规定允许使用的抗结剂有5种,即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但中国盐业只选用了亚铁氰化钾一种。”

真相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毫克,以一个60千克重的人为例,每天摄入不超过1.5毫克的亚铁氰化钾是没有问题的。按照我国制盐业现行标准,每千克食盐中添加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最大使用量不能超过10毫克,这样算下来除非这个人每天吃克左右的食盐才会超标,正常人一天吃20多克的盐就会觉得很咸了,更别说吃多克。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该要控制在6克以内。”

  此外,亚铁氰化钾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分解,只有温度达到摄氏度左右,亚铁氰化钾才会发生分解。平时生活中烹饪食物,即使是油炸或爆炒,温度都不可能达到摄氏度。

总结

随着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类食品谣言知识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zz/1181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