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主汛期,特别是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遭受泥石流、洪涝等灾害,全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血吸虫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血吸虫病是一种什么病,我们又该如来预防呢?血吸虫病也称为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循环系统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感染,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果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人接触尾拗污染的水源后,接触部位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斑或丘疹,血吸虫侵入血液后,或定居在膀胱或小肠的静脉系统引起寄生虫病,表现为突然发热、发冷、肝大、脾大、肺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出现贫血,多见于夏秋季,青壮年感染机率较高。流行于我国的为日本血吸虫,人类因接触含尾蚴的污水而感染,感染后血吸虫寄生于肝门静脉系统主要导致肝和结肠病变。感染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腹泻等,反复感染或经久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丧失劳动力,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又可以作为传染源,造成血吸虫病传播。那么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呢?一、不接触疫水洪水期间,除了抗洪抢险必须接触疫水外,不要做接触疫水的其它活动。二、不直接饮用疫水饮用水一定要消毒,可采用烧热法或化学法杀灭水中的尾蚴,保证饮用水安全。三、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应搭建临时厕所,并尽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可采取堆粪法或用药物杀灭虫卵,不要随地大小便。四、切断传播途径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在防疫部门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灭螺消毒活动。特别是对家畜做好查病和治疗工作五、做好个人防护必须接触疫水的人员应尽可能做好个体防护,如穿高筒胶鞋或防护衣裤。常用的防护药有皮避敌,涂抹一次持续有效4小时。防拗笔,涂抹后有效8小时。下水前均匀涂布于皮肤,超过有效时间应再涂一次。退水期间和退水后,对居民点附近的易感地带要用药物灭螺,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尽量避免非生产性接触疫水,水灾后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zd/2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