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盗墓类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和“蛊术”相关的剧情。
比如热播作品《云南虫谷》中,古滇国统治者便十分擅长术。
为了让自己死后能安然地长眠于地下,不被人打扰,便让大祭司将自己的子民做成人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人还活着的时候将蛊虫灌入人的体内,蛊虫会在人体中以血肉为养分,迅速将人吸成人干,然后在其体内产卵。
这时人体被变成一个可以算是真空的环境,蛊虫幼卵在人体内长久地休眠,如果在后世中有人打扰,这些蛊虫幼卵就会迅速破体而出,将入侵者杀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种剧情让人看着很离谱,但似乎又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蛊术是真的存在吗?
到底有没有影视剧中表述得那么厉害?
《说文解字·蛊》谓:“蛊,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
其实不仅是在影视剧中,一些传记小说中也存在对蛊术的描写。
这些蛊术大多出自苗疆,施术者将各种毒物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厮杀,最后的胜者便是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众多广为人知的蛊虫中,金蚕蛊最为知名,这种蛊传说“无色无形,水火不侵”,中蛊者会有如千万毒虫在体内不停地撕咬,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因此金蚕蛊也有着夺命蛊的称号。
除此之外,蛊虫被人们熟知的种类分别是蛇蛊、疳蛊、石头蛊、癫蛊、肿蛊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大多数蛊虫在人们印象中,都是杀人于无形的东西,封建王朝时期,帝王们对于蛊术的存在似乎也非常忌讳。
历朝历代因为“巫蛊之祸”死亡者数不胜数,最为知名的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发生的事件。
历史中存在着这样神奇的生物,自然引起不少人的好奇,专家也为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数十年的考古研究中,人们虽然在王孙贵胄的古墓中发现很多东西,但却并没有找到历史上真实留存的蛊。
人们大多对蛊的了解都是从历史文献中了解,或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东西。
从当前发现的众多史料中可发现,从先秦时期,蛊便是存在的,在司马迁所著作的《左传》中有关于蛊的描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为近蛊。
《史记.夏本纪》:(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史记.正义》: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
在众多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蛊似乎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但为何如今没有蛊存在的证据也是比较令人疑惑,没有人目睹蛊的存在,但在连《唐律疏议》中也记载:“蛊有多种”,但“罕能究悉,事关左道,不可备知”。
东汉、北魏、唐都把下蛊定为重罪:
东汉规定施蛊者将被当众处死;
北魏律法更是严格,下蛊之人不仅会被处死,死后还要将其家也同样焚毁;
唐朝中稍微轻一点,唐律称蓄蛊人被发现就要流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巫蛊这种东西,看似荒谬,在封建王朝时期影响了统治者几千年,甚至在殷商时期也有关于蛊存在的痕迹。
从殷商到清朝,历朝历代都是在官方典籍,或是医学记载,再或是民间笔记中出现蛊存在的证据,但时至如今,人们依旧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长久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蛊的存在,有很强的地域性,一般多发于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相对较少,尤其是西南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在历朝历代都是蛊出现的集中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随着研究逐步推进,人们发现,只要有巫术存在的地方,似乎便会有蛊的身影出现,于是有部分人认为,蛊便是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对巫术信仰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过也有人认为蛊和鬼怪一样,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迷信的产物,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但这种说法说不通的是,《隋书·地理志》中记载,在江西、浙江、河南等地都出现过蛊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巢氏诸病源候总论》记载:病发之时,腹内热闷,胸胁支满,舌本胀强,不喜言语,身体恒痛,又心腹似如虫行,颜色赤,唇口干燥,经年不治,肝鬲烂而死。
得了蛊病的人体内如同有虫在爬,医不能治,最后被吃掉脏器,肠穿肚烂而死。
医学典籍中记载相当详细,或许有夸张的地方,但基本可以确定人们说的蛊是真实存在。
有专家对此进行过研究,《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描述的蛊病在近代也有发生,事实证明当时流传的蛊病很可能是血吸虫病,但因为历史中并没有详细的资料,这也不过是一种猜测。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