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旧病未除,又出新病!这些鳜鱼病害该如何防治
文/水产前沿李静
这几年,鳜鱼养殖成功率不足三成,有三分之一的鳜鱼在养殖过程中陆续发病,导致养殖户不得不中途清塘,病害俨然成为鳜鱼养殖的痛点和难点。在病害逐年愈发严重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防病进而提高养殖成功率,是每一个养殖户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近日,水产前沿采访了经常走访鳜鱼养殖一线的广东广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梁经理,看看她对今年鳜鱼病害防治有什么好的建议。
病毒病、锚首吸虫、斜管虫是鳜鱼养殖的三大“杀手”
水产前沿:目前对鳜鱼危害比较大的有哪些病虫害?这些病害发病时间和带来的危害分别是怎样的?
梁经理:目前对鳜鱼危害比较大的,第一个是虹彩病毒病,严重时会引起鳜鱼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且没有很好的制剂能控制,只能从预防入手;第二个是锚首吸虫,近两三年来越来越常见,且越来越难杀,不仅鳜鱼上有,饵料鱼上也寄生有,繁殖力强,对鳃的破坏性大,会引起鱼不摄食、漫游,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第三个就是斜管虫,斜管虫繁殖多时也会引起鳜鱼明显死亡,不及时处理损失也相对会比较大,目前斜管虫还是有相应制剂来处理的。
鳜鱼病毒病症状之一
鳜鱼锚首吸虫
斜管虫
病毒病一般是苗种携带或水环境经常突变就容易引发,高温的时候更容易发生。病毒病如果是刚发生,还没扩散开、只是个别或极少量鱼有病毒病的迹象,连用4-5天抗病毒浓缩中药制剂加上增强体质的制剂,同时控制一段时间不要投喂,不要换水,维护水体溶氧充足,控制亚盐毒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若是病情已经蔓延开,一部鱼病毒病的症状已经很明显,水温又在25℃以上就很难控制。
锚首吸虫在高温季节容易发生,属于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指环虫目、锚首虫科、副似锚首虫属,在鳜鱼和鲮鱼上已经越来越常见,用甲苯咪唑类制剂难以驱杀,但能抑制其活动能力,目前市面上也有用中药制剂来控制的,能促进鱼摄食,降低死亡量,控制其繁殖,但从鳃上掉落的很少,寄生比较多时,就算控制了也容易反弹,稳定几天又开始死亡,反反复复。
斜管虫一般在转季的时候容易发生,比如春转夏或夏转秋,但今年的斜管虫在7月份时也有看到,这与连续下雨也会有关系。若水体或鳃部有发生少量斜管虫,下雨之后或换水之后就容易爆发,在鳜鱼上只要看到有斜管虫,就要及时杀灭。
水质稳定、溶氧充足可以大大提高鳜鱼养殖成功率
水产前沿:据悉鳜鱼养殖成功率不足三成,您认为导致鳜鱼养殖如此低成功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梁经理:养殖成功率高低与苗种质量、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是水质和投喂管理)和发病程度有直接关系,其次就是天气、水源好坏的影响。
在鳜鱼养殖中,天气是把控不了的,养殖朋友要从苗种质量和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来把控成功率。养殖中的管理涉及到水质管理和投喂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高温季节,也是鳜鱼快速生长的阶段,要提高鳜鱼成功率,降低发病率,维护水质的相对稳定,保证水体溶氧充足,非常重要,有很多养殖户以为多用几台增氧机、甚至装了很多纳米增氧管,就会好养、水体溶氧就会很足,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当水质老化发粘、水体突然倒藻或者泡沫突然增多,而不及时调节,后续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溶氧也会跟不上。如果水质经常变来变去,亚硝酸盐一直忽高忽低,水体溶氧也不能保证充足,水偏浓经常倒藻或者滋生大量有害藻类不处理,都容易导致鱼体质变弱,水环境突变也容易引起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病情,降低养殖成功率。
今年鳜鱼锚首吸虫、肝脏问题死鱼常见,再就是烂身、鳃部葡萄粒也碰到多例
水产前沿:您对鳜鱼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