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黄先生(化名)医院初诊为肺肿瘤伴转移,但多次病理报告却始终明确不了到底是什么肿瘤?
带着疑似肺癌伴转移的诊断书,医院,最终在浙大一院被诊断为“吃出来的毛病”——因吃醉蟹肺部被寄生虫感染患上的“肺吸虫病”。
浙大一院的大厅。张斌摄
浙大一院院方介绍,黄先生是绍兴上虞人,每天要喝一斤黄酒,一天一包烟。半年前,他当了爷爷要带小孙子,在老伴的劝说下戒烟。2个月前,黄先生出现无诱因的咳嗽咳痰,痰中还带着些许颜色鲜红的血丝,医院检查显示,右肺下叶有团块阴影,多种影像检查表现疑似肺部肿瘤伴转移,但病理报告却明确不了到底是不是肿瘤。
“影像检查表现来看,很像肺癌伴转移,但病理报告明确不了这个指向。”当地医生被黄先生的情况弄得一头雾水,推医院再做进一步检查确诊,于是黄先生来到浙大一院。
在浙大一院呼吸内科,黄先生做了超声气管镜,活检病理并没有发现癌细胞。最终,在浙大一院感染病科,黄先生查出血清中存在肺吸虫抗体阳性——原来他的疑似“肺癌”竟是肺吸虫病在作祟。
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诊治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委、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黄建荣问诊得知,原来黄先生爱好自制黄酒泡活蟹,前段时间吃了自己做的醉蟹,因此肺部感染了寄生虫。
所幸,黄先生经过药物治疗后已经康复,并表示吃过这个苦头后,会把醉蟹蒸熟了再吃。
为什么吃醉蟹会有得寄生虫病的风险?
黄建荣向记者进行了科普。
↓↓↓
科普
传染示意图。浙大一院供图
原来,肺吸虫虫卵期是在水里,真正有危害的是囊蚴,人吃了没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或是食用了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囊蚴通过口感染在人体胃和十二指肠内破裂,幼虫脱出。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横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发育为成虫,还可寄生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一旦感染,患者会出现低热、咳嗽、咳烂桃样痰和血痰、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荨麻疹等临床表现与相应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
“醉蟹是生食,即使经过酒精浸泡也根本不能杀死肺吸虫,所以吃醉蟹有感染风险。另外,老百姓千万别乱喝看似清澈的溪水,说不定也会被感染。水只有经过高温煮沸后,肺吸虫才会被完全杀死。”黄建荣说。
来源: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作者:张斌胡枭峰
编辑:柴奇超
一周热文备忘:
聚焦浙江外贸:大疫之下如何更“聪明”?
马路边的“人间烟火”,是民之希望,国之生机
同一航班确诊11例!张文宏:飞机上最安全的地方是...
聚焦浙里:中新社浙江新闻周报
警惕!温州19岁大学生今日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