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在生吃海鲜之前,是不是先了解一下

进入8月,南海休渔期结束,“生猛”海鲜供应量增多。不少市民热衷海鲜冰镇着生吃,既消暑又鲜美。而且,不少人认为,佐以芥末、酱油、醋等调料以及白酒和冰镇的手段,即使有寄生虫也基本被“赶尽杀绝”了。

对此,晚报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生吃海鲜不但不利于蛋白质等营养的吸收,还会感染病毒、寄生虫和细菌,市民要慎吃。

饭店:食客追求肉质鲜美,偏爱生吃

休渔期结束后,市面上的海鲜供应量多了起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饭店、餐厅都有海鲜冰镇生吃这一制作方法。

“不少客人追求海鲜的肉质更鲜美,偏爱生吃的做法,石斑鱼、泥丁、沙虫、八爪鱼等海鲜常被客人下单,要求做成生吃。”侨港一海鲜餐厅店主介绍道,在尝过烤生蚝等烹饪方式后,不少市民在今年夏天热衷生蚝生吃这一美味。

四川路一餐厅店主深有同感。他说,去年夏天陆续有客人主动提出要生吃生蚝。到今年夏天,生吃生蚝已经成了一种流行吃法,有的客人还特地要求厨师在撬开蚝壳时尽量保留里面汤汁。

“最近,有人开始生吃冰镇扇贝肉了。”该店主说。

市民:海鲜带菌制作环境差,令人担忧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石斑鱼、泥丁、沙虫、八爪鱼、生蚝、扇贝……越来越多的海鲜加入了生吃的菜单,但不少市民对海鲜生吃有保留意见。

市民小何告诉记者,海洋中的微生物太多,许多海鲜和微生物都存在寄生或共生关系。这些微生物可能对海鲜没影响,却往往可能致人患病。他说,为了一时尝“鲜”,实在是划不来。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重庆路上一烧烤推出的生吃生蚝受到不少食客热捧。可她看到,商家在露天的环境中先把生蚝撬开,存放在冰箱里,待客人下单后再拿出来处理上盘。

“这边车辆驶过带来烟尘滚滚,那边露天制作直接下肚,卫生能有保障吗?”李女士说,在她看来,且不说海鲜适不适合生吃,起码制作时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保证食材不受污染。

医生:生吃海鲜易患病,市民慎吃

生吃海鲜是否安全?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吕建楠表示,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煮透的海鲜,可能感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市民应尽量避免生吃这。

据介绍,今年6月,我市一名患者在食用海鲜后出现腹胀、出皮疹、持续发烧等症状,在外院经血液检查,最终确诊该患者感染沙门氏菌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

吕建楠介绍道,沙门氏菌属几乎存在于所有种类的动物体内,其中包括贝类海产品,食用被该类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发病。而且,一旦细菌进入抗生素难以到达的胆道部位,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带菌状态,容易反复发作。前几年,他曾接诊一名因处理海鲜时不小心感染创伤弧菌导致手背肿起的患者。

此外,吕建楠告诉记者,生吃或食用没有煮熟煮透的海鲜后,较容易感染的寄生虫是肺吸虫,肺吸虫随海鲜被吃进人体内后,主要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发病,引发呼吸道症状。除了肺吸虫外,还有广州管圆线虫、微孢子虫等。

吕建楠说,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不耐高温,市民在日常生活只要将海鲜煮熟煮透,不生吃海鲜,可大大地避免被“病”缠上。另外,从营养吸收方面来说,海鲜中的蛋白质在未烹饪加工的情况下难以被人体吸收,因此生吃海鲜不但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疾控:不生吃海鲜不喝生水,病毒可避免

8月8日,南宁市西乡塘区食药监部门发出预警信息,称生吃生蚝容易感染诺如病毒,进而引发感染性腹泻。同时,网上也开始出现“生吃生蚝感染诺如病毒后可能出现大规模传染”等说法。

记者从北海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了解到,北海至今未出现相关疫情报告,但生蚝等贝类海产品是引发诺如病毒感染的常见食品。

据介绍,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人体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的环境、食物、水源等途径染上病毒,其中,生蚝等贝类海产品和用于生食的蔬果是引发感染的常见食品。

据悉,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在12至48小时后骤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其中,儿童患者以呕吐居多,成人患者以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此外,头痛、轻度发热、寒战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张万标告诉记者,虽然我市至今未报告因诺如病毒引发的相关疫情,但市民也不可掉以轻心。他提醒,市民应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生吃海鲜、喝生水,烹饪时切记将食物彻底煮熟。另外,若市民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可疑症状时,医院就医并报告相关病史和接触史。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来源:本报记者方晓淦

本期编辑:海碗

●本文欢迎转发,谢绝擅自转载、盗用图文

如有需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mh.com/fxcbys/438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