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际,天气晴朗,微风迎面,南粤大地一改之前的潮湿雨季,气候变得清新怡人起来。在这春回大地,酷夏未至的时节,外出郊游是最快意的选择啦。无论是水清沙白还是椰林树影,又或学学小李子来个荒野求生,再或是模仿乔妹和仲基欧巴来个荒地探险,都是极其惬意的选择。
郊游画风
可以清新唯美
也可以像影帝小李子一样
惊心动魄、大气磅礴
或者可以和另一半来一个
浪漫甜蜜撩妹技能满分的海岛之旅
注意啦~
在这里,普法君的好伙伴——国检小卫士不得不强行站出来扰乱一下画风,提醒大家:我们陶醉于如画美景之余,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郊外景色虽美,但也有风险,与美景共存的也有我们卫生检疫卫士一直致力探查的病媒生物!!!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境口岸常见的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和预防措施。
一、鼠(Rat) 从热带到寒带,从高山到平原,从沃土到沙漠,都有它的分布,适应能力极强。耳大而薄,毛绒绒的身躯、灵活的四肢,经常穿行于“江湖”之中。身为啮齿动物的一员,鼠繁殖力强盛,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弓形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吸虫病和恙虫病等多种疾病。
钩端螺旋体示意图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伤图
大家如果在外出游玩时碰见了它,也不必过于惊慌,避开它,不要食用或使用被鼠类污染的物品。出境时,尽量避免去疫区游玩。
温馨小提示:
宠物鼠是不可以出入境携带的喔,国检卫士会毫不犹豫地拦截下来。就算是藏在集装箱内,检疫人员也是不会放过它的!!
二、蚊(Mosquito)最近这几年,蚊可是病媒中的当红明星。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等疾病的传播都要依赖它。
我国境内的蚊类主要为伊蚊、按蚊、库蚊三个属。每种蚊传播的疾病也各不相同。
伊蚊主要传播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还有最近在南美洲和非洲肆虐的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
库蚊致倦库蚊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丝虫病,还可传播鸟疟;三带喙库蚊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马脑炎和丝虫病。
按蚊按蚊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也可传播自然感染斑氏丝虫。
温馨小提示:
除了黄热病有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外,其它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只能靠灭蚊、防蚊了。炎炎夏日即将来临,在蚊子肆意繁殖的季节,你做好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的自选动作了吗?
预防贴士郊外踏青or异国采风的时候,最好可以穿上轻薄的长袖,避免皮肤暴露,涂好防蚊水,做好防蚊措施,条件允许的话,也可备上防蚊帽和蚊帐。
同时,如果从非洲、东南亚旅行回国,入境时有发热、肌肉酸痛、关节痛、头痛和皮疹症状的旅客,请主动向我们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申报,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
三、蝇(Fly)嗡嗡嗡,嗡嗡嗡,烦躁的蝇飞来了,蝇除了骚扰人、污染食物外,还可传播多种疾病和引起蝇蛆病。
成蝇体长一般5-10mm
呈暗灰、黑、黄褐、暗褐等色
许多种类带有金属光泽,全身被有鬃毛
蝇可机械性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疾病。在非洲流行区,舌蝇(彩蝇)还可以传播蝇人体锥虫病(睡眠病)(西游记中的瞌睡虫~)。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蝇的孳生场所可有效防蝇。
四、蜚蠊(Blattodea)蜚蠊俗称蟑螂,大多数种类蜚蠊栖居野外,仅少数种类栖息室内。蜚蠊为杂食性昆虫,尤嗜食糖类和肉食类,并需经常饮水。
美洲大蠊=口岸常见种类=澳洲大蠊=口岸常见种类=德国小蠊=口岸常见种类=蜚蠊能携带肠道致病菌、病毒、黄曲霉菌、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其它有毒霉菌、寄生虫卵等。
预防贴士在室内,我们应保持房间的清洁,消除一切蜚蠊可能存在的环境,可在其常出没的地方,放置诱杀蜚蠊的药物。在野外踏青时,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餐厨垃圾,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的饮用水和食品,防止被蜚蠊污染。
五、蜱(Ixodida)蜱俗称“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是专性吸血的有害节肢动物,对人、畜危害极大
=蜱的外形=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
蜱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刺吮时,可使血液损失,刺伤处往往发炎或溃烂,经久不愈,更重要的是蜱对人、畜疾病的传播作用很大。蜱传播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其中包括病毒(森林脑炎、出血热),螺旋体(如各型回归热、莱姆病),立克次氏体(如斑疹伤寒、Q热、埃立克体),细菌(如土拉伦菌病、布氏杆菌病)等。
预防贴士如果发现家里有蜱虫的踪迹,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保持住房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如果是去林区或野外游玩,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
温馨小提示:
现在立夏之际,正是外出旅游的好季节,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到野外游玩时,尽量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避免蜱虫咬伤。
美丽森林原始森林byebye啦~~~夏季我不能来看你了
六、螨(mite)多数螨体形柔软、甚小,肉眼刚能看见,一般为0.1至数毫米。躯体呈袋状,很少保留分节。背面有较硬的盾板。它可是鼠的“老朋友”,常寄居于鼠身上。
螨可传播恙虫病,可引起皮炎、疥疮和蠕螨症。
尘螨的代谢产物是强烈的过敏原可使过敏素质者出现变态反应。
预防贴士室内防螨最重要的是做到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若为过敏体质者,外出游玩时要格外注意,注意扎紧衣裤,可用驱避剂涂于暴露皮肤,可多使用塑料、泡沫制品,避免接触旧棉絮,回来时检查全身皮肤,将衣物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洗澡。
七、蚤(Flea)体小而侧扁,触角长在触角窝内,全身鬃、刺和栉均向后方生长,无翅,足长,其基节特别发达,善于跳跃。
蚤也是鼠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主要传播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以及某些绦虫病。轻者被叮咬部位常感奇痒,影响休息;严重者因抓伤致感染,尤其是儿童被叮咬后可出现丘疹、风团等。穿皮潜蚤的雌蚤寄生于人体皮内,引起潜蚤病,局部剧烈痛痒。该病见于中南美洲及热带非洲,我国尚无记录。预防贴士在外旅游时,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清洁,也可使用药物灭蚤。尽量不要和猫、狗同室居住,在鼠疫流行时应采取紧急灭蚤措施并加强个人防护。
八、蠓(Ceratopogouidae)蠓俗称“小咬”或“墨蚊”。成虫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呈肾形。中胸发达,前、后胸较小,胸部背面呈圆形隆起。翅短宽,翅上常有斑和微毛。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在野外时可涂抹防蚊蠓的各种驱避剂来使它们不敢近身。
介绍完八种口岸病媒生物,你是不是有点想放弃你期盼已久的夏季出游计划?大可不必啦~其实,只要预先做好个人防护,防患于未然,注意清洁卫生,不要去疾病流行的地区,预防蚊虫叮蛟。外出游玩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爽翻天的体验啦~
温馨小提示:
国检卫士&普法君提醒大家,出境游玩时不要将可爱的小动物带入境喔,我们可是会拦截在国门外的,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