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骏
仁
教
授
年出生,江苏无锡人。内科心血管学家、老年医学家。医院内科教研室教授、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脑血管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从对抗血吸虫肆虐看临床和科研的辨证关系临床和科研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临床医生治病救人,并用临床结果来证明科研路线是否正确。上世纪50年代,我跟随我的导师陶寿淇教授进行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我是他的第一个研究生),这起因于血吸虫病肆虐。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主要是破坏肝脏,引起腹水,肝硬化,到最后患者死亡。而血吸虫基本都是在农田之类的地方,而非高楼大厦里,这就给生产粮食的农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解放以后,中央提出来第一个要消灭血吸虫,不能糟蹋江南这一大片大好土地。这便是解放以后卫生系统组织的第一个“大战”——消灭血吸虫。消灭血吸虫参加这场“大战”的不光有我们临床这一块,还有寄生虫的专家,比如公共卫生的苏德隆教授,所有相关专家都一起来参加这个大行动。临床治疗吸血虫病,要驱除体内的虫,还要把腹水等问题解决掉。我是做心血管研究的,为什么也参与进来了呢?其实是因为那时候用的驱虫药是锑剂,锑能够杀灭血吸虫,但同时也会对人的心脏造成损害,锑剂中毒会引发阿斯综合征,引起心律失常,如果不抢救会非常危险,所以心血管的专家也参与进来了。当时上海血吸虫最严重的是青浦区,于是就组织公共卫生和临床的专家到青浦去。陶寿淇教授带队下乡,跟青浦当地的医生一起成立了一个抢救组。当时我是组长,组里大概五六个人,不分日夜地抢救锑中毒的病人,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去。除了抢救病人,我们还做了一点研究,寻找对抗锑剂中毒的新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那时候找了一些别人没有用过的新药,做动物实验,动物身上有效以后再上临床,临床上有效以后再推广,临床医生走的就是这条路线。那时候在整个江南地区,我们这个抢救组是最强的,还带动当地的人一起,是很有名气的;救了不少人,所以到现在,我们去过的人还记忆犹新。回到临床和科研的话题医生知道某一种药对这个病是有用的,用了这个药以后病人也好了,这就是临床,但没有科研性质。如何定义“科研”?科研就是我们把客观存在的现象,往前推理,推到现在尚无人涉足的阶段,就是科研了。科研就是创新,找到新的东西,证明有效,就是科研的成果。科研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发现新的事物。撰写中国第一部“血脂”指南尽量再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上世纪50年代,我从上医毕业,然后考研究生到中山来。那时候还没有心内科,只是内科的一个部分,规模很小,大概五六个同事,陶老也还在;我们这几个人一起做了一件大事。大家都晓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脂肪多了,所以要研究血脂,当时国内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研究,我们几个一直都很看重这件事。到了年,我们的心血一同汇聚成了中国的第一个血脂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那时候陶老还在,我们一起出了《指南》的第一版。“现在陶老走了,我们还在,我们陶老门下的师兄弟一起,还要把年的第二版写出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定稿会专家合影我们这些人,只要感兴趣的东西来了,那精神头马上就好了,就算今天少睡几个钟点也没关系;若是叫我今天出去玩,那没兴趣。我这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日子的,就是希望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得像样。搞学术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术,而不是为了某个人。随着日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现在已经老了;但是我想如果有精力的话,还要尽量再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才能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也和许多在科学界、医学界里有成就的人一样,希望能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点击“阅读原文”:秦万章教授讲中西医结合的“神奇”往事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哈尔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