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寄生虫病是由多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可对奶牛养殖造成巨大威胁。患寄生虫病的奶牛会出现食欲、饲料消化吸收率、产奶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奶牛流产、不孕等症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
焦虫病
奶牛焦虫病是由焦虫引起的有季节性的寄生虫病,通过硬蜱传播导致的。有的把焦虫叫梨形虫或血孢子虫。焦虫的种类较多,而且随着地区的温度不同,出没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病也不一致。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夏季,冬季较少。焦虫病包括牛巴贝斯虫病和牛泰勒虫病。其中前者多发于2岁左右的奶牛,无需治疗可自愈;后者在不同品种及年龄段的牛中都可发病,小于3岁的奶牛感染该病的几率较大。
感染焦虫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下降,反刍停止,呼吸困难,产奶量下降,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便秘腹泻交替,粪便带血。另外,怀孕奶牛多出现流产症状。该病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10~15d。
患牛巴贝斯虫病的奶牛可使用锥黄素配置的溶液进行注射,每24h注射1次。患牛泰勒虫病的奶牛可使用磷酸伯氨喹啉进行治疗,每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3d。
二
球虫病
奶牛球虫病是由寄生在肠道内的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该病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易感染,尤其以犊牛的发病率最高。成年牛感染后可携带寄生虫。夏季环境高温潮湿,发病率较高。
该病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对于患球虫病的奶牛而言,使用磺胺二甲嘧啶,一日1次,连续服用3d,严重者可搭配使用酞酰磺胺噻唑。也可采用鱼石脂和乳酸加水拌料,每日2次,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三
肝片吸虫病
奶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感染造成的,属于寄生性蠕虫病。该病也可造成人患病,通常多发于夏季或潮湿地区。临床上以发热、贫血、肝脏肿大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本病遍及世界各地,牧区的家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等易感染。人也会因生吃带囊蚴的水生植物、含嚼水草或饮用含囊蚴的河水偶被感染,多为散发。法国、英国、原苏联、古巴等国报道的病例较多。据WHO年的资料记载,秘鲁某些村庄中1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达4.5~34%,马拉维个别地区的感染率为2.4%,中国的病例则分散于东北、内蒙古、山东、江西及两广等地。
根据体内虫体数量及奶牛年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犊牛症状一般较严重,成年牛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体型消瘦,体质弱,贫血奶牛产奶量严重下降,食欲不振,腹泻等现象。对于患肝片吸虫病的奶牛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硝氯酚进行治疗。
四
绦虫病
奶牛绦虫病发病率较高,尤其以犊牛发病率最高。全国各地均易发生,多发于春、夏、秋季节。牛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卵黄腺绦虫寄生于牛的小肠所致。其中,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犊牛感染时,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死亡。3种绦虫既可单独感染,也可混合感染。该病流行非常广泛。病原体莫尼茨绦虫最常见的种类有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莫尼茨绦虫虫体呈带状,由头节,颈节及链体部组成,全长达6m,最宽处16~26cm,呈乳白色。
患绦虫病的病牛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食欲降低,消化不良,贫血,严重者可能因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于患绦虫病的奶牛可使用丙硫苯咪唑或硫双二氯酚口服,可有效缓解奶牛绦虫病。
五
预防措施
寄生虫在奶牛肠道内可造成肠道黏膜受损,加速肠道内有害病原菌进入血液,影响奶牛健康。其次,寄生虫可与奶牛机体竞争营养成分,造成奶牛营养缺乏、贫血等,对奶牛的生长发育起到了负面影响。另外,寄生虫分泌的消化酶还可溶解机体阻止,造成奶牛产能下降。寄生虫在奶牛体内产生的毒素等代谢物,可严重损害奶牛机体健康,尤其以组织和血液为主。可导致奶牛感染致病菌,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其防控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基本原则。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严格遵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牛群三个环节。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牛。了解各类寄生虫的生长规律,做好预防驱虫准备工作。对于寄生虫的防控,应先了解易感动物,并及时隔离,防止病原扩散。定期进行驱虫,既能减少对感染动物的损害又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寄生虫病多通过采食、接触或蚊虫叮咬而引起。注意环境内定期杀虫,搞好饲养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等排泄物的无公害化处理,阻断寄生虫感染途径。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抗病能力。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虫等的叮咬。驱虫可提高奶牛对营养的利用率,保证奶牛生长快速,同时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加强环境卫生。奶牛场需制定严格合理的环境、饲养卫生安全制度。环境卫生安全主要在于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及中间宿主或媒介。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减少宿主与病原体接触,从而减少感染的可能性。饲养环境卫生包括饮食卫生与用具卫生。日常要注意饲料、饮水的卫生,例如牧草须经高温或日晒处理才可饲喂。料槽、水槽等需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生物防控。生物防控是指利用寄生虫的天敌来控制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生物防控主要分为完全生物防控,主要生物防控和部分生物防控三类。针对不同寄生虫选用真菌,细菌等天然拮抗物进行生物防控,可有效预防幼虫或虫卵。
Tips●消毒、隔离、驱虫、免疫等措施必不可少。
●为减少疫病的流行,多种措施可同时使用。
●对于新引进的奶牛需进行隔离饲养,确定无疫病后可进行混饲。
END
第三届国际奶牛疾病大会
暨奶牛业博览会
年8月16-18日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
联系人:吴老师
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