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怕寄生虫,但寄生虫离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远,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惊悚的新闻“医生从他口中拉出了1.88米长的寄生虫”“10岁男孩脑内长7.5cm寄生虫”。专家介绍,其实,不少寄生虫都是吃出来的。俗语说病从口入,在享受美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卫生,谨防吃出寄生虫病。
夏日炎炎,很多人喜欢生吃或外出吃夜宵,广医三院感染疾病科专家介绍,生鱼片、蟹、蝲蛄、小龙虾、螺、蜗牛、蛙、蛇等都是导致寄生虫感染的高危食物!在日常饮食中要非常注意。
医学指导:广医三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潘兴飞
生鱼片易感染肝吸虫病,儿童时期严重感染可导致侏儒
肝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淡水鱼的体内,如麦穗鱼、棒扁鱼等。人因进食未煮熟而含有肝吸虫的淡水鱼、虾容易感染引起肝吸虫病。
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内中小胆管,也可在胆总管、胆囊、胰腺管甚至十二指肠或胃内发现。肝吸虫主要损伤肝脏,患者感染后可有肝区疼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生化检查可有肝功能异常。
慢性重复感染者可发生肝硬化,儿童时期严重感染者可发生生长发育障碍、侏儒症。肝吸虫病常并发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甚至可诱发肝癌和胆管癌。因此,专家建议淡水鱼虾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蟹、蝲蛄、小龙虾易感染肺吸虫病
肺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溪蟹、蝲蛄、小龙虾体内。人若生食或进食未完全煮熟的溪蟹、蝲蛄、小龙虾,很有可能罹患肺吸虫病。
肺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肺部,可表现为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肺吸虫也可寄生于人体腹部,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如寄生于皮肤,可表现为皮下结节或包块;如寄生于颅内,可有癫痫发作、视觉障碍、瘫痪、失语等。
蛙、蛇易感染发生蠕虫蚴移行症
一些动物蠕虫幼虫可寄生于蛙类或蛇的体内。人因生食含有裂头蚴的蛙、蛇而感染发生蠕虫蚴移行症。
患者可表现为皮肤蠕虫蚴移行症,也可表现为内脏蠕虫蚴移行症,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有各受损脏器的相应症状,有时伴有高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多数病例在体表或病变脏器检获虫体而确诊,免疫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
螺、蜗牛感染管圆线幼虫,严重可致死
管圆线虫幼虫长期在某些陆生或淡水生螺类、蜗牛体内发育。人若生食或进食未完全煮熟的螺肉就可能感染管圆线虫。管圆线虫幼虫可引起内脏蠕虫蚴移行症。幼虫存在于脑、脊髓及眼前房等组织中,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脑膜脑炎。
患者可有低热、头痛、呕吐等表现,重者可发生瘫痪、嗜睡、昏迷,甚至死亡。颅脑手术检出虫体可以确诊,免疫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菱角、荸荠易发生姜片虫病
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茭白、莲藕等,容易被姜片吸虫的囊蚴污染。人因生食含有姜片吸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发生姜片虫病。
姜片吸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儿童可出现全身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水肿等。粪便中找到姜片虫卵或在呕吐物中发现成虫均可确诊。
带血牛排易引发肠绦虫病
猪或牛因进食绦虫虫卵感染而患囊尾蚴病。人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罹患肠绦虫病,或因生尝肉馅、生肉、吃火锅肉片、未熟透烤肉而感染。生、熟食炊具不分也可致熟食被污染活囊尾蚴而使人感染。患者可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食欲改变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可见头晕、失眠、磨牙、烦躁、惊厥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人吞食猪带绦虫卵后,若绦虫虫卵在人体内孵出幼虫,囊尾蚴侵入人体各器官可引起囊虫病。
脑囊虫病患者常有癫痫发作,可有低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眩晕、听力减退等。眼囊虫病患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重者失明。皮下组织和肌肉囊虫病患者可有皮下结节,重者有肌肉酸痛、发胀表现。
饮食建议为了避免寄生虫感染,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我们应该进食熟食、避免生食,避免饮用生水,避免生食或进食未煮鱼、虾、蟹、蛙、蛇、螺、猪肉、牛肉等。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不要用牙齿啃皮。在生吃时必须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阳光下晒过一天后才食用。
有生食史者,应注意排查寄生虫感染。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寄生虫病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以药物驱虫治疗为主,脑囊虫病、眼囊虫病者应予手术摘除。
(供稿:广医三院,通讯员:区雪婷白恬)
长按